泽连斯基嘴上没收敛,甚至在2025年9月25日直接放狠话,威胁要袭击克里姆林宫,还强调乌克兰有能飞3000公里的作战无人机。意思很明确,打击半径可以覆盖俄罗斯本土大片目标。他还说,“他们必须知道自己的防空洞在哪,如果不停止战争,他们就需要它。”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喊这种话了。早在2025年5月,德国总理默茨就宣布取消西方提供给乌克兰武器的使用限制,公开同意乌军可以攻击俄罗斯军事阵地。
乌克兰近期确实加大了对俄能源设施的攻击,但没能阻挡俄罗斯的战场推进。莫斯科这段时间频频遭袭,让外界怀疑乌克兰是不是在进行测试,甚至可能真要把炸克宫的威胁变成行动。
美国态度的变化也很耐人寻味。特朗普上台之初明显对泽连斯基不客气,甚至称他是“独裁者”。现在却一反常态,对乌克兰的支持有上升趋势,反而和普京的关系越来越僵。俄罗斯媒体《今日俄罗斯电台》网站在9月23日引用特朗普的话,他称俄罗斯是“纸老虎”,指责俄方三年半打不赢乌克兰,还陷入经济困境,认为乌克兰有机会收回全部领土。但两天后,也就是9月25日,他又说自己“永远不会再称任何人是纸老虎”,等于撤回了之前的评价。
这种反复让人怀疑是否有意释放混淆视听的信号。毕竟美国刚刚才用B-2轰炸机袭击了伊朗核设施,特朗普的言论也可能是一种战略诱饵,制造假象来动摇对手的判断。
美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特突然命令,驻世界各地的数百名美军高级将领在2025年9月30日全部回到弗吉尼亚州海军陆战队基地参加紧急会议。这些将领至少是准将级别,部分人还在冲突前线。这是美国将“国防部”改为“战争部”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将领召集,美国媒体也说这是“极不寻常”。特朗普在9月25日回应这个动作时说没什么大不了,还表示如果需要,他也会参加会议。副总统万斯则认为媒体是在夸大,没有什么特别的。
大规模召集高级军官回国,这种安排在美国军事体系里通常有实战含义。虽然《华盛顿邮报》也有人分析这是党派政治的操作,但更多人担心它和美国的军事行动直接相关。
与此同时,北约和俄罗斯的对峙正在往红线的方向走。俄罗斯驻法国大使梅什科夫在9月25日警告,如果北约击落俄罗斯战机,“那将意味着战争”。这几乎是把开火视为直接宣战的信号。就在前一天,俄方否认了北约所谓“俄罗斯战机侵犯爱沙尼亚领空”的指控。俄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称这是“歇斯底里,毫无根据”。俄罗斯国防部也解释那是三架米格-31按预定计划从卡累利阿飞往加里宁格勒州某机场,全程没有偏离既定航线,航线沿波罗的海中立水域,距温德洛岛还有三公里。
俄军最近频繁靠近北约领空,有明显的战略试探意味。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9月25日二十国集团部长级会议上甚至直接说,北约和欧盟已经通过乌克兰对俄罗斯“宣战”。如果真按这个说法,冲突性质就从代理战争变成直接对撞。
北约现在面临的难题,是要不要真开第一枪,一旦击落俄罗斯军机,俄方早就画好的红线就会被触碰。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误判都可能让局势失控。
泽连斯基这边显然不打算收手。他在多场公开讲话中反复强调打击俄罗斯本土的能力和意愿,还不断争取延伸武器射程的盟友支持。他的战略很直白,就是让冲突越过以往的规则边界,逼俄罗斯应对更多防守压力。
特朗普的态度变化也让这盘棋更复杂。他上台后本来推行“不参与俄乌战争”的政策,现在却可能在默默改变。美国主动改国防部为战争部就是一个信号,这个称呼的变化背后是一种政治定位的转向。赫格塞特的大规模将军召回会议更是加了一层悬疑。
美国这种集中高级军官的动作,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争指挥级别的部署安排。如果只是例行沟通,不需要同时召回分布在全球的将军,更不可能集中到军营里开会。这类会议一般在重大军事计划前才会安排。
俄方则不断试探北约的耐心,频繁派战机抵近,还在外交场合不断释放强硬信号。梅什科夫的警告几乎是一种提前划定交战门槛的动作,等于提醒北约,任何实质性攻击都将引发战争。北约公开指控俄罗斯战机侵犯领空,就是在逼近这道门槛。双方都在拿红线试探对方的底气。
这个局面如果放在三年前,人们还会觉得打成世界大战是夸张说法。但现在不同了,所有参与方的动作都在快速抹去“代理人战争”的边界。你看,美国已经在干预中东战场,乌克兰直接喊出炸克宫,北约在领空问题上穷追不舍,俄罗斯则明确以击落战机为开战信号。
这种多线试探堆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触发连锁反应。当大量抑制冲突的机制失效,任何一个动作都可能让火苗变成全面的战火。
特朗普现在的表态,本身就有很强的信号意义。他既在称俄罗斯是纸老虎时鼓舞乌克兰,又在撤回这句话后保持不确定性。这种策略带有情报战的性质,既混淆外界分析,又保留多种行动的空间。如果结合B-2轰炸机打击伊朗核设施来看,美国这种释放信息的方式已经在其他战场使用过。
乌克兰的态度没有变化,仍在积极寻求外部支援和武器延伸权限。泽连斯基把攻击俄罗斯本土作为一个核心目标,他的言论和持续的导向说明,他不接受任何停火或谈判的可能性。
北约的处境非常尴尬。它在俄乌冲突中本来算是幕后参与者,但现在被推向前台的速度很快。一旦冲突升级到直接交战,其内部的政治和军事协调能力都要面对考验。
俄方对北约的抵近挑衅也是一种战略消耗战。频繁靠近领空、不进入但保持紧张距离,这种飞行路线设计得很巧,既可以说是正常转场,又能制造舆论压力。北约如果反应过激,就可能掉进俄方设的陷阱。
赫格塞特的紧急召集已经是美国国内政治和军事的一个重要信号。即使特朗普和万斯在公开场合淡化它,军界和媒体也很清楚这种动作背后蕴含的可能性。结合乌克兰的激进姿态、俄罗斯的红线警告和北约的逼近趋势,这场博弈已经进入一个危险的阶段。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