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德国波茨坦。一群大佬围着地图,正在给战后的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空气里全是紧张和算计。
就在这时,一封来自中国战区的电报,扔出了一个炸裂的想法:派一支中国远征军,跟盟军一起,在日本九州岛登陆!
行动代号,“奥林匹克”。
你别说,这事在当时真不是吹牛。它被正儿八经地放到了盟军的会议桌上。虽然历史没走这条路,但咱们不妨停下来想一想。
要是中国军人的靴子,真踩上了日本本土,那战后的亚洲,甚至整个世界,得是多大的一盘棋啊?
这事儿,当年真能成
时间回到1945年初,打日本本土的计划已经摆上了桌面。先是“奥林匹克行动”干九州,然后“小王冠行动”直捣东京。
地球另一边,中国战场也缓过劲来了。一票部队换上了美式装备,整训了好久,战斗力早就不是吴下阿蒙。
所以,参与最后一击,是中国这边深思熟虑后的大棋。
早在6月份,中国陆军总部的反攻计划里,就白纸黑字写着“与盟军会师日本本土”。为了这事儿,最精锐的部队已经拉去搞两栖登陆训练了。
这想法,连美国人都觉得靠谱。
当时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就给他的顶头上司马歇尔写报告,说训练好的中国部队,在登陆日本时能起大作用。
这说明啥?说明中国参战这事,万事俱备,就差临门一脚。
一脚踢出去,亚洲换新天
要是这一脚真踢出去了,那变化可就大了。
最直接的,盟军的登陆部队里,会多出五到八个师的中国面孔。这能给美军省下多少事,减轻多少压力。
更重要的是,这场仗,才算真正是所有亚太反法西斯力量的集体亮相。
中国士兵心里揣着的是八年抗战的血海深仇,脑子里装的是跟日军死磕出来的宝贵经验。他们太懂日本人那套打法了。
一支在心理和经验上都堪称“日军克星”的部队,突然出现在日本老家,对日军的士气,那绝对是降维打击。
当然,登陆战肯定要死人。
面对日本人玩命的“玉碎”冲锋,中国远征军的伤亡数字,恐怕会非常吓人。
但这种牺牲,会在战后的谈判桌上,给中国换来沉甸甸的话语权。谁都不敢再小瞧你。
日本的命运,中国人说了算
战后怎么处置日本,剧本就得重写了。
在远东委员会里,中国的声音会空前响亮。甚至可能像美英苏在德国那样,直接在日本划分一块中国的占领区。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定下的规矩,也得跟着调整。中国将深度参与日本的战后重建,在亚太地区打下更牢固的钉子。
这影响会像涟漪一样散开。
一个亚洲国家,参与决定另一个亚洲强国的命运。这事本身,就会极大鼓舞整个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狠狠冲击西方那套殖民体系。
朝鲜半岛怎么分,东南亚谁说了算,都可能走出完全不同的路子。
历史没给的,现在自己拿
可惜,1945年的那个岔路口,终究是错过了。
但历史这东西,总会以另一种方式押上韵脚。当年那个拼了命想靠参战证明自己、赢得地位的中国,如今,已经用实力拿回了当年没得到的东西。
最近日本有个军事专家叫井上,抛出一套理论,说日本海空军对中国还有优势。
他吹嘘自家的“大鲸级”潜艇,号称能把中国的航母编队堵死在港口里。这想法,多少有点天真了。
日本撑死20多艘潜艇,咱们这边60多艘常规的,20多艘核的。到底谁堵谁,还真不好说。
至于他引以为傲的“宙斯盾”,更是暴露了他信息落后。
咱们的“中华神盾”早就玩明白了,052D驱逐舰上装了差不多30套,性能一点不比美国货差。
井上还说中国空军主力是歼-11和歼-15,这都哪年的老黄历了?
现在撑起中国天空的,是歼-16、歼-10C,还有数量已经奔着三百架去的歼-20。反观日本,F-35才40多架,数量上不到我们的五分之一。
中国飞行员一年飞200多个小时,日本那边150小时上下晃悠。谁练得更狠,谁打起来更猛,答案一目了然。
连对手都点头的实力
最有意思的是,这事儿吧,连俄罗斯和美国都看法一致:日本基本没戏。
普京在访华前,话说得相当不客气,直言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借着“中俄威胁”的幌子复活,还特意提了当年“苏中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
美国的智库说话虽然绕一点,但兵棋推演的结果,次次都指向同一个结论:
日本在个别技术上可能还行,但中国的整体军事实力、战争潜力和工业产能,已经把它甩得太远了。
现代战争,打的是体系,是综合国力。
中国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火箭军,密密麻麻的中程导弹,开战第一时间就能把日本的港口、机场给扬了。
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全靠进口。一旦海上生命线被掐断,战争潜力很快就会耗光。
而中国呢,地方大,战略纵深足,工业体系完整。拼消耗,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结语
回头看1945年,那个登陆日本的计划,背后是一个国家在受尽欺凌后,渴望用战功赢得世界尊重的呐喊。
淞沪会战,75万中国军人硬抗30万日军,伤亡30万,打碎了日本人速战速决的黄粱美梦。直到日本投降后的12月,粟裕将军还在指挥高邮战役,清剿最后的残敌。整个抗战,我们付出了太多。
历史没有如果。那个机会,我们错过了。
但历史也是公平的。它当时没给你的,你可以靠后天的奋斗,自己去拿回来。今天的中日实力对比,早就天翻地覆了。
当年那个未竟的梦想,如今已经化为实实在在的国力。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甲午战争的教训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共同塑造了今天的我们。对日本来说,最好的选择,也许不是活在过去的幻梦里,而是清醒地看清历史,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