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毛主席必定出兵朝鲜的根源,太不容易了

1994年的时候,美国最受中国人知晓的政治人物,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他出版的《大外交》一书中,诠释了一段对于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理解:

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大外交》基辛格

睿智的人永远都是相似的,无论立场如何,基辛格的才华毋庸置疑,那一刻的他,毫无疑问懂了毛主席的心思。

这心思就是,中国绝对不会容许,将来会在中国领土上有和美国交战的可能。

这就是当时新中国领袖心中的底线,也是后续中国表态,只要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一定会出兵的最大原因。因为,当三八线被渡过之后,就意味着性质变了!

美国变得不守规则,中国当然就要奋起反击。这反击,不会因为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停步,安全问题关乎甚大,这可不仅仅是一代人的问题。

如果以这个角度为出发点!

就可以理解中共中央决策出兵朝鲜,抗美援朝是一场被迫的,不得不为之的战斗,是当时的美国人,用武力强压到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出命途多舛的历史。

自从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就经历了整整38年的混乱!

先有北洋军阀混战,后又民国政府独裁统治,然后又是持续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和后续势如破竹的解放战争。数亿中国人苦战久矣,人心思定,而朝鲜战争的爆发,这样的时局,如果不是受迫,谁又愿意再战,发展经济不好吗?

但是当战争强加到中国人头上的时候,挺起腰杆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伟人,面对无数实际苦难,依旧决定:你要战,那便战。

这困难有多少,容我说道一二。

首先:当然是巨大的经济体量差距。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最好的时代,一战二战将欧洲打得稀巴烂,而美国却在两次大战中大发战争财,赚得盆满钵满.

经过一轮轮战争的刺激,大肆扩充产能的美国,用仅仅一个国家1.4亿多人就占据了世界GDP总量的56%,高达2848亿美元,在配合占世界75%的黄金储备,占世界63.9的钢产量8772万吨,占世界的70%以上的石油产量,哪个时候的美国所有工业指标都是一国敌世界。

同时代的新中国和美国比,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对手。

那时的中国,历经战火百业凋敝,技术水平落后,工业生产几乎无有,经济力量薄弱,工业实力孱弱,军事实力也比不得美国。就以战略物资钢产量做对比,当时中国钢产量仅仅60.6万吨,是美国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国民生产总值也仅仅是美国的十二分之一。

其次:则是军队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

经历过二战考验的美军,是当时世界上军事装备最先进的军队,拥有最强大的海陆空三军。

不仅拥有,而且还在朝鲜战争中进行了大量部署,按照后续战斗而论,美军初次投入到朝鲜的武器装备就有战斗机1200架,各种海军船只300多架。

而同时代的中国军队是什么样子的?

答案是,刚刚踏入战争的时候,志愿军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有的仅仅是轻装步兵和少量的火炮高射炮。

即便是引以为傲的陆军比拼,中国军队依旧装备差距悬殊!

志愿军一个军,仅仅装备有520门左右的各种炮火,不仅质量老旧,型号杂乱,口径还小,就连弹药都时常不足,后勤上更是需要用骡马驮载或由人员携行,而同期的美国军队,仅仅一个师就有坦克140多辆,配合火炮950门,装甲车35辆,再加上各种汽车运输车辆。

美军已然实现了全机械化,而中国军队,依旧是用万国牌武器打仗,

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战斗精神弥补实力差距,用战斗意志加持战斗力。

最后:则是战场态势的不利地位。

志愿军决定出兵的时候,美军早已在朝鲜战场获取了战场主动权。

一场仁川登陆,美军实现了战争形势大逆转,朝鲜人民军也在美军节节进攻下,早已溃退千里,作为胜利方的美军士气高涨,就连麦克阿瑟也都狂妄的说:让孩子们回家过圣诞节。

这样的国力对比,这样的军力对比,这样的战场态势,让已然决定出兵的中共中央高层,虽然决心已下,可依旧有不安,进而分析了战役的三种结局。

这三种结局,也契合了中共中央当时的三大心理预期。

第一种:最理想的结局。

就是在朝鲜境内彻底的歼灭和驱逐美国军队和其他从国军队,这是最有利最理想的结局。

可,这样的结局,需要的最大外因并不可控,那就是来自苏联的军事武器装备和空军支援。

这也是为何决策出兵朝鲜之后,不断跟苏联协调配合出兵事宜的关键。

只是这支援,在战争之初经常出变故,到了美军越过三八线时,中国东北边防军以志愿军名义出动那一刻,苏联才承若尽力为这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第二种:最糟糕的结局。

就是在朝鲜的战争,最后打成僵持局面甚至被迫撤回,不仅没有解决朝鲜问题,还影响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当时的中央对于这样的状况也是有预估的。

所以中国军队才用非官方的人民志愿军名义出战,用行动告诉美国人,我们也在避免两国的直接而公开的宣战,目的就是将战争规模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但美国人要是真不管不顾非要大打特打,那么任何可能都是会出现的。

第三种:可以接受的结局。

这种结局需要志愿军在苏联无法出动空军支援战斗的时候,充分发挥战术指挥智慧,还有军队战术特长,在朝鲜坚持作战,用运动战迂回战术,攻克除了大中城市之外的所有战场区域,将美军和联合国军压制在城市小范围区域内。

如果这样的战场态势如果成型,那么美军将不得不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而谈判的条件就是,美军撤出朝鲜,而先决条件则是撤至三八线以南。

分析出这三种战场结局之后!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先行者们,明确了对于这三种结局的态度。

那就是,力争第一种可能,力避第二种可能,接受第三种可能。

基于这样的战略层面考量,还有可能的战场态势预估,才有了后续的全面备战准备。

通过数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

抗美援朝成了党和政府、军队的中心任务,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也做出了周密计划。

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的解放战争事业也在持续进行中,海南岛刚刚攻克,中国军队正在东南沿海厉兵秣马,准备渡海解决台湾问题。

但东南方的战事,因为美军强力海军的干涉,还有朝鲜战争局势的变化也起了变化,于是一轮轮战略部署调整开始了!

(1)军事建设重点转移。

将原本计划中的,加强海空军建设任务,转为了为朝鲜战争助力的加强空军、炮兵和装甲兵建设,原定从苏联贷款购置的海军舰艇费用也大部分改成了,为朝鲜战争需要而采购的空军和陆军装备。

(2)本土防御中心调整。

哪个时候中国国防防御的重点是三个区域,上海、天津和广州。

上海关乎中国经济命脉,天津事关北京安危,广州则时刻面临海峡对岸的威胁,可朝鲜战局的发展,让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凸显了。

为此,中共中央从全国各个战略区给志愿军抽调后续部队,将不少担任生产任务的军队,重新召集起来,经过整训计划、调整复员计划,充实东北防务和志愿军兵力。

与此同时毛主席还没忘沿海区域防务,电令中南军区和华东军区,广东防线必须使用5-7个军防御,福建方向也必须安排4个军驻守,确保沿海安全。

(3)强化沿海城市防御和防空力量。

在周总理特别强调下,海军司令部制定了从上海到营口、安东海岸的布雷计划。4500枚水雷,配合港岸火力,构筑了沿海防御前沿阵地。

不仅如此,中央军委还将当时空军仅有的部队分配到上海,担负防空任务,之后建立的空军部队,除了赶赴朝鲜参与战斗任务之外的空军,全部都部署在广州、青岛、天津、北京、唐山等沿海和内陆大中城市中,担任城市防空任务。

为确保万无一失,还商请苏联航空兵,协助担任东北南部主要城市及唐山、青岛、广州等城市防空。那个时候的中国,仅有的高射炮火力全部分配在沿海各大城市。

严密防御的同时,周总理还亲自组织了“全国防空筹委会”。

(4)制定各军各兵种发展规划、参战规划。

1950年8月下旬,周恩来总理就主持召开了由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人参加的国防会议,在会上研究制定了空军、海军、炮兵、装甲兵三年发展规划和参战所需的准备计划。

随即决定了从苏联订购装备的数目。

达成决议之后,毛主席又派遣周总理和去往苏联养兵的林彪一起,传递了中国军队希望苏联援助武器装备出动空军协助作战,以及武器采购的事宜。

苏联方面,除了空军出现变故之外,其他事情全部允诺执行,各项物资武器的就位,也让中国军队的备战,顺利了几分。

(5)确定了东北行政区,作为战争总后方基地。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在后续战争中保障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毛主席也谋划良久。

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就在签署的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中说道: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所有一切后方工作供应事宜,以及有关援助朝鲜同志的事务,统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同志调度指挥并负责保证之。”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委和各总部,对总后方基地的工作给予全力支持。

1950年11月5日,周恩来又特别强调:

对东北全部支援部队工作,我们已想见其繁重。只要东北提要求,我们愿全力以赴,帮助你们解决困难。凡为东北已决定者,我们定做你们后盾,支持你们贯彻下去。有些事情职权属于中央,但你们仍可便宜行事,只要通知一声,当由中央追认。凡能统一于东北者,我们无不赞成统一于东北。”《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87页

(6)调整全国财政方针,力保战争胜利。

在朝鲜战局没有变化之前,中共中央的财政预算中,军费开支原计划是从1950年的军费占40%左右下降至1951年的30%左右,以确保地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可突如其来的朝鲜局势恶化,还有战争准备,让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财政预算发生了变化!

而且这变化从1950年就有了!

1950年,中国军费支出占财政收入43.2%,而1951年国防支出经调整之后变成了48.85%。

战争第一,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

那一刻的新中国只有一个心愿,用短暂的牺牲换取长久的和平。

(7)加速剿匪、土改和镇反工作步伐。

为了支援人民志愿军的入朝作战,也为了后续恢复国内建设时候的社会稳定。

出兵决策下达后的新中国,除了将抗美援朝当做最重要任务之外,也为解放区剿匪、土改和镇反工作制定了各种周密计划。

外战筹备进行的同时,也为内部稳定不断付出努力,限期剿股,调整土改计划步伐,加大镇反力度,在全国开展了镇压反革命工作。

为后续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上,就是抗美援朝战场筹备期,新中国和伟大先辈人们为了战争的胜利,而做出的谋划预估和努力。

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和平,一切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随后的战争,告诉我们,这一切并没有白做!

顶着美国绝对优势出兵的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打出了国威军威,打出来气势,连续五次战役让美国人不得不坐上谈判桌,接受了我们能接受的结局,撤退到三八线以南!

中国军队,也在这场战争中,经历了蜕变,一场和世界最强对手的战斗,让中国军队认清了发展方向,找寻到了自信,也让国人挺直了腰杆。

随战争同步的各种举措,也让国内局势,进而在后续给国民经济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1950年真的是伟大的一年。

敬以此文,致敬在伟大一年付出的每个人。

行文至此,唯恨生不逢时,不能与君共勉,见证光荣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