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金将军豪赌大获全胜!朝鲜参战效果震惊世界,连普京都点赞

谁能想到,那帮被西方和乌克兰当笑话看的朝鲜兵,居然在库尔斯克的冰天雪地里,打出了一副王炸。

乌军前线老兵尤里·邦达尔一句话,把所有人的脸都打肿了:“朝鲜兵比瓦格纳那帮亡命徒还猛。”

这话可不是吹牛,这是在给金将军的世纪豪赌盖章。

他赌对了,赢得比谁想的都多。

去年十月,朝鲜特种兵刚露面,嘲笑声铺天盖地。都说他们是上个世纪的古董,哪懂什么无人机战争。

结果呢?几个月下来,战场上的乌军第一个闭上了嘴。

他们发现,这帮朝鲜人对付无人机的法子,简直是又野又刁。

炮灰?不,是战神

打法简单粗暴,却极其有效。

一个人当诱饵,大摇大摆地晃,把无人机勾引过来。

另一个战友早就潜伏在暗处,等那嗡嗡响的玩意儿一进最佳射程,抬手就是一梭子。

整套动作干净利落,那心理素质和配合,压根不是炮灰能有的。

后来朝鲜中央台放出的画面,更是坐实了这一点。

他们不光能用轻武器打下无人机,操作起火箭炮来也跟玩似的,对着乌军据点就是一顿毁天灭地的输出。

连俄罗斯自己人都公开讲,库尔斯克能拿回来,一半的功劳得记在朝鲜兄弟头上。

更让对手肝儿颤的,是他们那种不要命的劲儿。

战场上,三四十岁的军官,敢用胸膛去堵机枪眼。

受了重伤的士兵,为了不拖累战友,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

其中,最年轻的一个,才刚刚18岁。

这股狠劲,让一开始还瞧不起他们的乌军,彻底没脾气了。

乌军发言人切普尔尼中校最后只能承认:“他们具备优秀步兵的一切素质。”

这波操作封神了

打赢了仗,只是第一步。

怎么把这份血性,变成国内老百姓的凝聚力,才是金正恩更高明的地方。

乌军打下库尔斯克才三周,他就拍板出兵,还一连三次亲手批了作战计划。

新年的时候,也没忘了给前线写慰问信,每个细节都抓得死死的。

前线指挥官金永福,一战成名。

普京亲自接见不说,回国后,金正恩直接给他挂上了“共和国英雄”的勋章。

两人见面时,金正恩主动上去抱住他的画面,传遍了朝鲜的家家户户。

这种认可,比啥奖赏都管用。

仗刚打完,一场超高规格的纪念活动就安排上了。

金正恩亲自去机场,迎接20具阵亡士兵的遗骸,全程神情肃穆,亲手抚摸每一个灵柩。

他对着哭成泪人的家属深深鞠躬,甚至拥抱他们,带着歉意说:“没能保护好你们的儿子,我很抱歉。”

这种放下身段的姿态,老百姓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里子面子全都要

后面的授勋仪式,更是把气氛推到了顶点。

劳动党中央大楼的走廊里,挂满了士兵们在库尔斯克作战的巨幅照片。

家属们走过这条路,看着照片里亲人的模样,当场就哭崩了。

金正恩一个一个地,为牺牲士兵的遗像挂上勋章,直到所有人都献完花,他才默默离开。

这些细节,比喊一万句口号都有用。

不到一个月,上万民众自发捐款,要给英雄修纪念碑,帮扶家属。

年轻人参军的热情,更是前所未有的高。

这波宣传,正好解了朝鲜国内的一个疙瘩。

之前金正恩刚宣布“韩国是敌国”,切断了南北所有联系,不少人心里挺迷茫的。

现在,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给了他们最响亮的答案:我们的国家,在世界上是站得住的。

民族自豪感一下就上来了,对领袖的信任也到了新高度。

大哥,咱先别靠太近

当然,面子挣足了,里子的好处更实在。

从2023年开始卖武器给俄罗斯,朝鲜就赚了55亿美元。

这笔巨款,几乎全砸进了国内导弹工厂的自动化升级。

到了今年,俄军前线快一半的炮弹,都印着朝鲜制造。

KN-24导弹和自行榴弹炮,更是像流水线一样运过去。

同时,朝鲜的工人也在俄罗斯的无人机工厂里,拼命学技术,给自己铺路。

最硬核的,还是俄罗斯给的那张“安全保单”。

今年九月,普京和金正恩见面,签了个《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

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一方挨打,另一方无条件帮忙。

这对于被孤立了这么多年的朝鲜来说,等于多了一道最厚的墙。

可就在所有人都觉得俄朝关系进了蜜月期的时候,平壤那边却突然踩了一脚刹车。

官方警告说,要警惕“过度依赖外国合作”,重新把“自力更生”挂在了嘴边。

这一下把外界都搞蒙了,刚刚还称兄道弟,怎么突然就生分了?

结语

这背后,是金正恩清醒的头脑和惨痛的历史记忆。

上世纪苏联解体,靠着苏联援助的朝鲜经济瞬间崩盘。那种“靠山山倒”的滋味,朝鲜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现在,朝鲜经济确实在好转,制造业、建筑业都活了过来,但背后少不了俄罗斯这个“引擎”。

一年时间,两国贸易额飙了快28倍,粮食、能源、设备哗哗地运过来。

但朝鲜内部报告也写得很明白,这种成绩,离不开对俄罗斯的依赖。

而“依赖”这个词,在朝鲜的字典里,从来就不是个好词。

更何况,俄罗斯自己也不是铁板一块,被国际制裁压得也够呛。

一旦俄乌战争结束,俄罗斯的重心必然转回欧洲,到那时候,朝鲜这个“战时盟友”还值几个钱?

说到底,金正恩这一脚刹车,不是要翻脸,是聪明人的做法。

他不想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他很清楚,外援能救急,但国家内部的根本问题,比如缺电、交通差,最后还得靠自己。

最近,朝鲜内部讲话里,已经多次提到要加深和中国的经贸合作。

这明显是在为“后俄乌时代”准备备胎。

相比充满变数的俄朝关系,中朝关系没有那种大起大落的风险,更稳当。

金正恩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合作可以,但自主不能丢;援助能要,但绝不能依赖。

哪怕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或许才是在这个乱世里,活得最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