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羽球价格飞上天 李宁业绩仍承压——器材增长难掩整体疲态 球星

#美女#

羽球价格飞上天 李宁业绩仍承压——器材增长难掩整体疲态 球星天价签约暗藏隐忧

羽毛球还在涨价。

李宁的财报却有点微妙。

上半年收入148.17亿,微增3.3%——听起来还行。

但净利润呢?

跌了11%。只剩17.37亿。

毛利率也在降。

50%——比去年少了0.4个百分点。

为什么赚得多了,利润反而少了?

成本在疯涨。

鸭毛、鹅毛——尤其是刀翎毛,一公斤从100元飙到150元。

一只鸭只能提供14片合格毛片。

一颗球就要16根。

材料涨了,球价不得不涨。

可李宁的羽毛球业务明明在猛冲——

器材配件类收入激增23.7%。

跑鞋也卖得很好:

“超轻”、“赤兔”、“飞电”三大系列——

半年卖出526万双。

尤其“越影5PRO”,缓震回弹精准平衡,成了大众市场超慢跑爆款。

但问题是——

羽毛球只占总收入的7%。

再涨再强,也难拉动大盘。

📉 篮球品类流水跌了20%。

服装收入下降3.4%。

直营店还在减少——

净关51家店。

线下客流减少。

消费者更谨慎了。

他们转向线上——

电商渠道增长7.4%,成为重要增量。

但李宁还得花钱——

签球星、搞研发、投奥运。

他们和中国奥委会合作,不是短期行为。

这是中长期战略。

研发费用增长8.7%,十年累计投入超38亿。

但压力也在叠加——

为抢顶尖运动员,李宁开天价合约:

比如为安洗莹报出每年35亿韩元。

尤尼克斯被迫跟进。

这种军备竞赛,烧钱的速度比涨价的羽毛还快。

所以你看——

羽毛球涨价≠李宁喘过气。

它甚至折射出一个更深的问题:

在单品牌战略下,光靠一个明星品类不足以扛住全盘。

李宁也清楚。

他们拓展户外、女子运动、青少年产品。

甚至通过家族投资引入瑞典户外品牌Haglöfs。

但前有安踏强势领跑,后有特步、361°紧追。

运动市场的竞争,从来都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跑道。

————

李宁联席CEO钱炜说:

“体育用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本质是行业升级的驱动力。”

他们要继续聚焦专业运动。

但很多球友也许只关心——

“下次打球,到底要不要囤两桶球?”

而你,又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