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北约展台! 中国主动展示霹雳-15背后,藏着令人窒息的武器代差
看到巴基斯坦在英国航展把霹雳-15E导弹和枭龙战机直接亮给北约看的时候,很多人没反应过来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默默点头允许这种展示,只说明一件事:这些武器库里的家伙,在解放军眼里已经成了“过气网红”。
想想看,能让印度举着导弹碎片当战利品满世界吹嘘的霹雳-15,现在直接给你看整弹! 这巴掌扇得比导弹飞得还快。
2018年珠海航展,霹雳-15E首次亮相时标称射程145公里,当时西方军事论坛还在争论真实性。
结果2025年5月7日印巴空战,巴方枭龙战机在160公里外锁定印度阵风,用霹雳-15E凌空打爆对手。
珠海的数据刚公布就被实战打脸,原来中国早就习惯性给武器参数“抽水”。
当印度人趴在山沟里捡导弹碎片时,中国直接把同款导弹放在北约专家眼皮底下,就差贴上“欢迎拆解”的标签。
2014年出口泰国的WS-1B火箭炮射程标注180公里,泰军实测轻松打到200公里。
2021年卖给阿尔及利亚的C28A护卫舰,雷达配置比解放军自用版缩水30%。 军工圈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中国敢展的,都是准备换代的。
英国费尔福德空军基地静态展示区那架枭龙Block3:机腹下挂着的KLJ-7A雷达,探测距离标称240公里。
北约工程师用激光测距仪反复确认雷达孔径后,发现其直径比法国阵风战机的RBE2-AA雷达还大13%。
扎心的是参数表,对5平米目标探测距离170公里,而F-35的APG-81雷达同等条件下为150公里。 轻型战机配的出口雷达,硬刚西方五代机密器,这种场面让看惯缩水外贸货的北约军官直揉眼睛。
刺激的是在导弹区。 霹雳-15E的导引头被防尘罩严实包着,但弹体侧面的双脉冲发动机喷嘴瞒不过行家。
美国雷神公司工程师私下承认:他们为AIM-260研发的同款技术,至今还在试验场里摔跟头。 让法国人破防的是CM-400AKG导弹——这种枭龙就能发射的玩意,5.5马赫突防速度把俄制S-400防空系统炸成废铁的视频,正在隔壁大屏幕循环播放。
2023年歼-20腹弹舱照片流出时,眼尖军迷发现导弹翼面结构异常——现在珠海航展模型证实:折叠翼版霹雳-15长度压缩到3.9米,让歼-20载弹量从4枚暴涨到6枚。
别小看这对折叠翼,俄军R-77导弹的格栅尾翼需要地勤手动展开,而中国导弹能在发射0.3秒内自动解锁,承受40G过载不变形。 全球独此一家的黑科技,就这样出现在北约展厅的聚光灯下。
枭龙挂架上没有传闻中的霹雳-17,但两年前北部战区歼-16挂载6米长弹体照片早被扒烂了。
300公里射程是什么概念? 美国E-3预警机巡航时根本想不到,有架中国战机在福建起飞就能把导弹砸到台湾以东空域。
2009年立项,2013年交付巴基斯坦,当时美国还在为X-51A试飞失败发愁。 等2025年AGM-183A导弹第7次试射爆炸时,中国外贸版高超音速武器已在实战中摧毁顶级防空系统。
按洛克希德·马丁高管的说法:“他们卖出去的技术,比我们实验室里的还成熟十年。 ”
看看迭代周期就懂北约为何焦虑:霹雳-12导弹2007年列装,霹雳-15十年后接棒,折叠翼改型只用五年量产。
而美制AIM-120导弹从1991年服役至今,主力仍是C7改型。 当巴基斯坦飞行员笑着介绍枭龙的火控系统能兼容七种中国导弹时,台下西方军官的笔记本上写满同一个问题:没展出的霹雳-21,是不是已经在歼-20弹舱里待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