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家人们,先说好,这事儿听着就跟科幻片似的。
咱们达州那个固军水库,折腾了这么久,据说十月份就要干件大事——给大坝主体上“浇头”了,学名叫“碾压混凝土浇筑”。
一听到这词儿,我脑子里就冒出那种《流浪地球》里发动机点火的画面,轰轰烈烈,感觉整个山沟沟都要跟着抖三抖。
说真的,每次瞅见这种投资动辄几十亿、工期按年算的“巨兽级”工程,心里那感觉,就跟坐过山车似的。
一方面,肾上腺素飙升啊!
你想想那场面,三百多号汉子,配上那些名字都透着一股子“变形金刚”味的履带式吊车、汽车式起重机,在工地上玩“钢铁交响乐”,这不比任何大片燃?
这帮老铁,愣是把前三季度的活儿给提前干完了,效率高得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偷偷磕了药。
可另一方面呢,我又忍不住犯嘀咕。
咱这渠江,也不是第一天闹脾气了,怎么就非得等到它快把家门口淹成水上威尼斯了,才想起来给它上个“紧箍咒”?
这固军水库,总库容1.27亿立方米,最大坝高77.4米,整个一“山谷巨胃”,建成后能把达州城区和十几个乡镇的防洪能力提一大截。
听着是挺美,但这背后,是多少年提心吊胆的日子换来的觉悟?
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什么救世主,不过是一群人在泥潭里摸爬滚打,硬生生把坑填平了而已。
你把镜头拉近点,看看那些门道。
那个叫符文的副经理,水电十二局的,报菜名似的说了一串数据,什么“坝基固结灌浆施工已完成22332米”。
两万多米!
啥概念?
就是往大山的地基里疯狂灌注“强力胶”,把那些看不见的缝隙全堵死,生怕这大家伙哪天脚底下一滑。
还有那个26米高的“上游围堰”,就像个尽职尽责的保安,先站出来把水挡住,好让后面的大部队安心干活。
外行看热闹,就觉得哇,好大好高;内行看的是这些草蛇灰线,每一步都像下棋,落子无悔。
当然了,只要是这种逆天改命的大工程,就少不了争议。
有人就问了,你这一个大坝把河给截了,水里的鱼虾蟹怎么办?
集体改签,走陆路吗?
嘿,你别说,人家还真想到了,专门修了个“鱼道隧洞”。
我一听就乐了,这不就是给鱼修的“海底捞”专属通道嘛。
至于鱼儿们会不会看路牌,愿不愿意走这条VIP通道,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咱们不能光盯着它防洪、发电这些“KPI”,就忘了它脚底下踩着的是啥。
这片土地的生态,是笔算不清的账。
那位叫廖银霞的高级工程师,说话就实在,她说要“守牢质量安全底线”。
这话我爱听。
质量和安全,就是这头钢铁巨兽的“阿喀琉斯之踵”,碰都碰不得。
年底前大坝要浇到15米高,这既是给上面交的作业,也是给下游百姓吃的定心丸。
说到底,固军水库这事儿,它不单单是一堆钢筋水泥的故事。
它是一个地方跟自己历史遗留问题的一次硬碰硬,是一代人想给下一代人留点安稳日子的笨拙努力。
等十月份第一铲子混凝土下去的时候,那声音,估计比任何新年钟声都响亮。
它在宣告,面对大自然的脾气,我们从不指望它温柔,我们只相信自己手里这把改造世界的“铁锹”。
所以啊,这事儿有的瞧了。
这不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的进度播报,这是一场真金白银、真刀真枪的人与自然的“极限拉扯”。
结果如何,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