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此刻必须推出供给侧改革2.0?
1. 内卷已伤筋动骨:企业亏损、工人受累、行业崩坏
价格战血流成河:光伏组件价格跌至0.6元/瓦,仅为2020年的30%,隆基等行业龙头半年巨亏80亿;钢铁、水泥厂“卖一吨亏一百”,依赖地方补贴维持运营。
就业质量下滑:居民周均工作时间比2018年增加14小时,但收入停滞,陷入“越忙越穷”的怪圈。
地方保护作祟:各地为保税收,用低价土地和补贴强留僵尸企业,导致全国产能不减反增。
2. 数据亮红灯:再不改革就要出大事
PPI已经连续 32 个月位于零轴以下:工业品价格连续负增长,创下自1996年以来的第二长衰退周期。
企业利润三年连降:制造业利润率跌至4.6%,为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超过15.8万家企业亏损。
贸易摩擦雪上加霜:2024年对华反倾销案达198起,钢铁、化工成为重灾区。
3. 高层紧急定调:这次动真格了!
中央财经委7月1日会议26字核心:
治低价:依法打击“赔本赚吆喝”的无序竞争;
退产能: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尤其针对光伏、钢铁、水泥等产业;
建规则: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
总结:这轮改革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救命手术!
二、和上一轮改革有何不同?2.0版本三大升级
关键差异点:
1.0是“砍数量”:直接关厂,国企哭完迎来涨价春天;
2.0是“调结构”:逼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技术”,活下来的必须能打。
三、改革路径:三把手术刀精准切除“内卷肿瘤”
1. 传统行业——环保硬约束卡死落后产能
钢铁:2025年底前80%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未达标直接限产(唐山钢厂已压减30%产量)。
水泥:2500吨/日以下生产线全退出,碳配额交易让海螺等龙头利润增20%。
逻辑:用环保给国企发“尚方宝剑”,宝钢、海螺等龙头吃份额。
2. 新兴产业——行业自律+技术定生死
光伏:头部企业自愿减产30%,政策设技术红线(N型电池效率≥26%)。
锂电:清理“僵尸产能”(利用率<50%),固态电池安全标准淘汰低端玩家。
逻辑:民企主动断臂求生,隆基、宁德时代靠技术突围。
3. 制度破局——全国统一大市场拆地方保护
打破“诸侯经济”:禁止地方政府用补贴、低价土地保护僵尸企业。
要素自由流动:劳动力、技术、数据跨省流通成本降低45%。
逻辑:让真正优质企业(如比亚迪、中控技术)全国通吃。
四、行业机会:三类资产将成赢家
1. 传统行业“剩者为王”
逻辑:去产能→涨价→龙头毛利跳升(参考2016年钢铁利润率从0.9%升至5.3%)。
核心标的:
宝钢股份:出口欧盟热轧卷涨价18%,产能占全国绿色钢铁65%。
海螺水泥:碳配额交易增利20%,整合区域产能。
合盛硅业:有机硅产能出清加速,涨价弹性最大。
2. 新兴产业“技术贵族”
逻辑:政策淘汰低端产能,资源向技术突破领域集中。
核心标的:
隆基绿能:TOPCon电池技术领先,减产保价受益最直接。
宁德时代:固态电池研发进度第一,市占率40%+。
中微公司: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突破30%,卡位AI芯片扩产。
3. 困境反转“逆袭黑马”
逻辑:行业见底+供给收缩,盈利弹性巨大。
核心标的:
明阳智能:风机毛利率触底回升,海上风电获中央点名支持。
浙江龙盛:染料行业产能出清,库存见底+出口复苏。
五、行业相关股池:
涨价先锋:
合盛硅业(603260):有机硅产能出清最快。
浙江龙盛(600352):染料库存见底,行业自律减产在即。
兴发集团(600141):草甘膦价格触底反弹,磷矿资源稀缺。
技术龙头:
宁德时代(300750):固态电池量产在即,市占率40%护城河。
高股息堡垒:
宝钢股份(600019):出口涨价+分红率7.5%,避险资金首选。
海螺水泥(600585):水泥行业整合加速,碳配额增厚利润。
困境反转:
明阳智能(601615):海上风电政策加持,毛利率触底反弹。
阳光电源(300274):储能中东订单爆发,毛利率逆势提升%。
六、风险提示:
出海受阻:美国《大而美法案》加征关税,新能源出口成本骤增10-20%。
结论
最后一句真相:供给侧改革2.0不是发糖,而是逼企业换活法——能熬过刮骨疗毒的企业,才有资格分享下一轮牛市!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委员会公告、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券商行业报告、公开媒体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由利多星投资顾问张国锋 (执业编号:A0710623060001)进行编辑整理。本文仅为市场信息梳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