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除中国外,俄罗斯是全球唯一配备激光武器的核遏制大国

以色列已经搞定“铁束”激光系统研发快二十年了。好多发达国家也都在积极研发这种新型武器。现在,哪些国家手里有激光武器?性能咋样?这玩意儿能不能变成打击无人机的主力呢?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最近,以色列国防军宣布“铁束”激光武器研发已满20年,今年年底之前会开始装备到以色列军队里。五月份,在应对伊朗导弹和无人机攻击的军事行动中,他们用的就是“铁束”的试用型号。这套防空系统靠激光束打击目标,能有效拦截近距离的无人机、导弹和迫击炮弹,功能还挺不错哩。

系统的工作原理其实挺简单:雷达一发现目标,就开始截获跟踪,然后把双联装置的激光引导到目标上。经过短暂的打击,目标就被击倒了。激光会灼烧目标,可能引发它的爆炸,或者用热能干扰破坏,最终达成摧毁效果。这个系统的特别之处在于,跟造成人员伤害的小型无人机比起来,想要搞定那些坚固的厚壁目标,比如迫击炮弹,就得花更长时间,激光得从几千米外一直锁定到几百米上,持续在目标上方。做到这些,得得电子学、精密机械技术和激光技术都得达到很高的水平。

整个工作流程基本上是在几秒钟里完成的,能量来自电源。而击中一个目标的花费也就几美元,和那些先进的地空导弹比起来,成本差距还挺大。另外,这个激光系统特别擅长对付最新出现的难题——无人机蜂群。用其他高端的防空装备去打击它们,不仅花钱多,难度也挺大,一台激光设备可以在原地,通过高速的射击和短暂的工作时间,同时对抗几十架无人机,效果还挺不错。

不少国家的军队都很清楚,用激光武器来对付无人机,前景是相当看好的。法国国防局已经向一些企业集团下单,准备在2030年前部署激光武器系统,主要是用来应对无人机。估计这些设备会安装在海军舰艇上,但其实从技术角度来说,也可以部署在地面上。它们的任务和以色列的系统差不多,主要是近距离拦截导弹、炮弹和无人机,效果都挺不错的。

在最近的“西方-2025”演习中,白俄罗斯的武器制造商展出了“番红花”激光系统,能在1千米范围内摧毁四旋翼无人机。具体表现是:击中目标的时间不到10秒,系统的作战距离可以达到1.5千米,这样完全可以用来封锁战场或保护重要基础设施。这个设备安装在汽车底盘上,配备了光学和雷达监视系统,能探测到目标的距离高达4.5千米。白俄罗斯的工程师表示,“番红花”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等试验结束后就可以正式装备部队了。

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九三阅兵仪式上,解放军一下子亮出了三款不同的激光装备。其中有“蓝鹰-1”这套激光系统,据说它能对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造成损伤,但更可能是用在战术和战役层面的,专门用来对付远程导弹和弹头的话,可能还需要更强大一点的系统才行。

另外两个激光设备嘛,主要就是瞄准那些无人机啥的无人装备来干掉。它们的战斗部小巧了不少,外壳体积也更紧凑,所以能输出的能量自然没那么大。说白了,中国现在不仅光是在试验靶场试设备了,军队里也开始真正装备激光武器啦。

俄罗斯军队那边也是不想落后。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苏联就把精力放在激光武器的研发上,还在萨雷-沙甘靶场做过用激光击毁导弹,甚至试着攻击航天器。如今,俄罗斯是全球核遏制力量中唯一配备激光武器“佩列斯韦特”执行值勤和战斗任务的国家。他们干的活儿可不是击落导弹或卫星,而是用激光致盲侦察卫星和无人机,让对方的侦察设备“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