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接到一个粉丝私信,说他今年45岁,之前一直做生意没有缴过社保,现在想开始缴费,问我退休后能拿到多少钱,够不够养老。这个问题问得我心里一沉,45岁才想起来缴社保,确实有点晚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我花了几天时间,专门研究了2025年最新的养老保险政策,发现情况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复杂。45岁开始缴费,理论上到60岁退休只能缴15年,刚好满足最低缴费年限,但这样的养老金水平确实不高。
缴费15年能拿多少钱
按照现行的养老金计算公式,退休后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我拿北京的数据来算一笔账。2024年北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是11785元,假设一个45岁的人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费15年,每月缴费大概是1000多元。到60岁退休时,基础养老金大约能拿到1200-14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大约800-1000元,加起来每月能拿到2000-2400元左右。
这个数字说实话,在北京这样的城市确实不够用。一个月2000多元,连房租都不够,更别说其他生活开支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社保只能保基本,不能保生活质量。
延迟退休带来的新机会
2025年开始,延迟退休政策正式实施。按照人社部公布的方案,退休年龄将逐步延长,每年延长几个月,到2030年左右基本到位。对于45岁才开始缴社保的人来说,这反而是个好消息。
延迟退休意味着缴费年限可以延长。如果一个45岁的男性,原本60岁退休,现在可能要到62-63岁才能退休,这样缴费年限就从15年延长到17-18年。别小看这2-3年,对养老金的影响还挺大的。
我算了一下,缴费年限每增加一年,基础养老金就增加一个百分点。从15年延长到18年,基础养老金能增加20%左右,每月能多拿300-400元。虽然数额不大,但总比没有强。
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的差别
很多45岁才想起来缴社保的人,都是自由职业者或者小生意人,只能以个人身份参保。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在待遇计算上是一样的,但缴费负担差别很大。
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率是24%,其中企业缴16%,个人缴8%。个人参保的缴费率通常是20%,全部由个人承担。看起来个人参保更划算,实际上企业参保的个人负担更轻。
更关键的是,企业参保的缴费基数通常比较稳定,而且有企业帮忙分担风险。个人参保就要自己承担所有的缴费压力,一旦收入不稳定,很容易出现断缴的情况。
我见过不少人,开始时雄心壮志要缴满15年,结果缴了几年就断了,最后还是拿不到养老金。社保缴费有个特点,就是必须连续缴费满15年,中间断缴超过一定期限就要重新开始计算。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个选择
对于收入不稳定的人来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能是更现实的选择。这个保险的缴费标准比较低,从每年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适合收入不高的人群。
2025年,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到每月103元,很多地方的标准更高。比如北京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是每月930元,上海是每月1200元。如果从45岁开始缴费,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到60岁退休时,每月能拿到1500-2000元左右。
虽然这个数额比职工养老保险少一些,但缴费压力小很多,而且不用担心断缴的问题。对于收入不稳定的自由职业者来说,可能更实际一些。
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
光靠社保肯定是不够的,特别是45岁才开始缴费的人。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
2025年,税延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个人购买符合条件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可以在一定额度内税前扣除。这对于有一定收入的中年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算过一笔账,一个45岁的人,如果每年投入2万元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连续投入15年,到60岁时能积累的养老金大概是每月1500-2000元。加上社保的2000多元,总共能拿到3500-4000元左右,在二三线城市基本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
现实中的案例分析
我身边有个朋友,48岁才开始缴社保,之前一直在外地做生意。他选择的是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60%缴费,每月缴费1200元左右。按照现在的政策,他到60岁退休时,每月大概能拿到1800元的养老金。
他觉得这个数字太少了,就又买了一份商业养老保险,每年投入1.5万元。这样算下来,退休后每月总收入能达到3000元左右。虽然不算多,但在他们那个三线城市,勉强够基本生活。
还有一个粉丝,50岁才开始关注社保问题。她选择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年缴费2000元,同时还参加了新农合。虽然待遇不高,但缴费压力小,比较适合她的经济状况。
政策变化带来的机遇
2025年,社保政策有几个重要变化,对45岁以上人群比较有利。
一是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有所提高。2024年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3.5%左右,2025年预计会继续保持在这个水平。这意味着个人账户的资金增值速度比较快,对缴费时间不长的人来说是好消息。
二是基础养老金的调整机制更加灵活。现在的调整不仅考虑物价和工资增长,还会考虑基金收支状况和老龄化程度。这样的调整机制更可持续,有利于长期保障。
三是跨地区转移接续更加便利。很多45岁以上的人都有过跨地区工作的经历,之前的政策执行起来比较复杂。现在通过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转移手续大大简化。
给晚缴费人群的建议
如果你也是45岁左右才开始关注社保问题,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就参加职工保险,实在困难就选择居民保险,总比没有强。缴费标准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定,不要盲目选择高档次,导致后面缴不起断缴。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一定要考虑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社保只能保基本,想要有相对体面的退休生活,必须要有其他收入来源。
要关注政策变化,特别是延迟退休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政策调整可能会带来新的机会,要及时了解并做出相应调整。
最重要的是,要有长远规划。45岁开始规划养老,确实有点晚,但总比不规划强。除了社保和商业保险,还要考虑其他投资渠道,比如银行理财、基金定投等等。
现实与期待的平衡
说实话,45岁才开始缴社保,想要有很高的养老金水平是不现实的。但这不意味着就没有保障,关键是要调整期待,做好规划。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是3200元左右。对于缴费15年的人来说,能拿到这个平均水平的60-70%就算不错了。
养老保障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只靠社保。除了基本养老保险,还要考虑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等。45岁开始规划,时间紧任务重,更需要统筹考虑。
我经常跟粉丝说,养老规划要趁早,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45岁虽然不是最佳时机,但还有15-20年的时间可以积累,只要方法得当,还是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
关键是要认清现实,既不能过分悲观,也不能过分乐观。45岁开始缴社保的人,退休后的生活肯定不如那些从25岁就开始缴费的人,但也不至于老无所依。
写在最后
每次收到这样的私信,我都感慨万千。中国有数千万像这位粉丝一样的人,年轻时忙着打拼事业,忽略了社保的重要性,到了中年才开始担心养老问题。
这反映了我们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也反映了很多人对社保政策的不了解。社保不是万能的,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特别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社保可能是最重要的养老保障。
45岁开始缴社保,虽然起步晚了点,但总比不缴强。关键是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期待,制定适合自己的养老规划,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最好。
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对于45岁才开始关注社保的人,你有什么建议?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验,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