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巴基斯坦武直列装,美制武直卡壳,中巴合作提速

谁能想到,昔日被美欧冷嘲热讽的“飞行拖拉机”,如今会在巴基斯坦的烈日戈壁上,让整个南亚的军事天平咔哒一下,生生倒向了新方向。

八月的木尔坦,气温直冲40度还多,晴空下,两只披满钢铁鳞片的家伙——不是恐龙,是直-10ME武装直升机——悠悠降落在观礼台前,一摆头就是西部片开场既视感。

台上巴基斯坦元帅穆尼尔,披挂整齐,郑重地按下武直列装按钮。

这场仪式,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一股子“来真的”。

细琢磨,60年来,巴基斯坦头一回让现役元帅来主持武直入列,跨越印巴边境只有两百公里,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喊话老对手:时代变了。

远不像普通人的购新车那般简单,这回直-10ME的到来,本就是巴军被逼出了绝招。

美国人一纸通知,几架“毒蛇”武直卡住不肯交付。

土耳其的T-129,看似有模有样,就是发动机掐脖子——你能想象空有一腔热血变成了“摆设”吗?

更悲催的是,自家的老“眼镜蛇”已经40岁高龄,得靠拆解拼装才能留个种。

对面印度那边,22架“阿帕奇”大摇大摆入库存,数量压制,技术领先,巴军眼看只能咬牙切齿。

局面就像打王者荣耀,队友全掉线,对面却又是满编重装,难不难受?

但直-10ME来了,一切变了味道。

不光是巴铁元帅底气足,观礼台下更是群情激昂。

咋个回事儿?

这架直升机绝不是哪家军火超市的普货,也不是简单贴名换标,它是中国航发、电科、科工给巴铁专门“量体裁衣”的特调款。

高温?

无所谓,涡轴-9C发动机飙到1200千瓦,欧洲人自豪的“虎式”往边站。

高原?

随便飞,克什米尔4500米高地上,巴基斯坦飞行员还真带着满载的导弹重现“莱维斯曼倒转”,人家美制AH-1F打个悬停都够呛。

对抗强吗?

这玩意全身上下用的石墨烯复合装甲,14.5毫米穿甲弹说打穿就太天真了。

就算运气不好被炸,就连油箱都预埋阻燃泡沫,刮蹭后还能保证半小时,飞行员只需一键弹射,直接开启逃生副本。

更令人瑟瑟的是,翼尖那个激光干扰系统,号称DIRCM。

这种“激光镭射”,简直专治印军“毒刺”导弹的社死——直-10ME飞行员后排啥也不用干,系统自动识别来袭弹道,一束红外光过来,直接烤化导弹导引头。

只剩一地流星雨,真别说,小学生看奥特曼都得咂舌。

说到空战,不会还有朋友停留在“机炮对轰”的老黄历里吧?

实际上,现在拼的是电磁与信息,直-10ME上的桅顶雷达,那可是点睛一笔。

毫米波相控阵,号称“沙尘暴里的X光机”,连20公里外哪款坦克、几辆装甲全都门儿清。

巴军和中方的联演,今年还真把这个特技秀了一把:“枭龙”战机锁定目标,场面传给直-10ME,超低空“一头撞”上去弹齐发,不到12秒擦空打击。

速度快得离谱,信息流畅到像打王者里的五杀一样,基本不给对手还手机会。

谁说印度“阿帕奇”就是终极天花板?

那阿帕奇的AN/APG-78雷达,说好听了功能全面,实际上还是给美军降配过的。

抗干扰嘛,一碰中国直-10ME的全频谱告警系统,RWR加LWR再加MAWS,连激光、雷达还有导弹尾焰全感知,妥妥360度无死角。

印军再想用土制诱饵弹糊弄,直接被打回解放前。

巴军实测数据显示,直-10ME在实战中电子战抗干扰能力硬生生把土耳其T-129拉下40个百分点,就问你服不服?

风口浪尖,这场新装备交付速度也是让人眼红:首批30架,半年一期,三大基地同步上车,木尔坦、拉合尔、白沙瓦,都在等着替换老货。

军事博弈这东西,哪是简单地你打我躲、你加我减那么线性?

巴基斯坦这几年天天“拆东墙补西墙”,连零件都要去捣鼓废品市场。

一直忍,终于逮到突破口:美军一刀切,不卖就是不卖;土军发动机被“卡脖”;印度那边越发阔气,甚至想连夜加购“阿帕奇”Block III型。

怎么办?自研无望,直接上中国特供版,省心还靠谱。

这回中国军工,彻底扬眉吐气。

别说老外看不懂,中国自己都差点不敢相信十年前还被群嘲“玻璃装甲”,如今啥都是自个儿搞定。

雷达电科14所后台应援,激光系统直接出自航天科工。

连发动机陶瓷叶片,也是咬牙自研,不怕被掐脖子。

一票顶配大礼包全包:定向红外对抗,沙尘滤清器,自密封油箱,哪样都不掺假。

价格呢?

1500万美元,跟美版阿帕奇比,省下三分之二,真真儿“物美价更廉”。

还没算上北约弹药接口,意思是以后要换口粮也不怕,全球通吃。

巴铁用了,尼日利亚立刻喊要“同款”,部落动荡还专门测试留空能力。

沙特一试,沙漠飞行半径多了三成不止,埃及盯上的却是它率领无人机群攻的能力。

活脱脱从“低端性价比”打到“高端定制豪华套餐”,全球已经有五国下单,订单排到了2028年。

市场反馈震得中外媒体一愣一愣,路透社专门夸了一句:穆尼尔元帅抚摸直升机的画面,这才是南亚权力暗战的新隐喻。

夜色下,克什米尔山谷的直-10ME,发动机一亮,像利齿猛兽横空杀出。

此时印度只能忙不迭补单,急吼吼加购“阿帕奇”,可再赶,也赶不上现实的巨变。

边境军徽的新月倒映在装甲上,每一声螺旋桨轰鸣,都像在宣告规则改写。

说到底,这场列装仪式,舆论看新鲜,实则是另一种无声宣战。

前线飞行员训练画面爆出来,曾经只敢玩火箭弹“撒豆成兵”的,转眼都在高空远程锁定,盯的正是印军“阿帕奇”薄弱的旋翼部位。

直-10ME配天燕-90,专治同级“飞友”。

CM-501XA巡飞弹成了装甲恐惧症“噩梦”,半小时空中飘荡,死守目标。

GR-5空爆火箭弹随手一发,步兵群直接宣告团灭。

不再是“量产火箭+贴身肉搏”,而是变成远程精确打击。

看看2024年5月“枭龙”干掉印度S-400的那一幕,武装直升机这条作战链条正悄悄升级,谁还停留在老套路谁就落后。

中国军工,这几年真的是披荆斩棘。

本来西方还在拿“山寨”、“低配”当梗,现在核心部件全是自产自研。

想想这变戏法的速度,别说国际市场心里没点酸味。

不过,哪有一帆风顺?

激烈竞赛下,无人不躁动,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写满不确定。

想追赶的国家多,想“卡脖子”的手段也未必不会卷土重来。

巴基斯坦下一步会不会更彻底绑定中国体系?

印军加速装配的新款阿帕奇还能否压制?

没人能拍着胸口说稳赢,竞争永远在路上。

真说完这场直-10ME“南下”,不是单纯的装备升级,而是把“谁来主导南亚战术风格”这个问题摆到台面上。

中国的高端军工也终于找到了直面宿敌的机会。

有人调侃,这才叫现实版“铁甲突击”。

时代确实变了。

胆大点设想,下一步无人机蜂群与武装直升机联手,再配合地面装甲智能协同,那画面,你敢信不敢信?

虽说高精尖武装只是军事实力一隅,可这一次,直-10ME的轰鸣还真让南亚地图上的棋局发生了微妙的格局变换。

谁说中国制造只会量大管饱?

眼下,懂定制做精品,喊得响而稳,天平也只会被咔哒咔哒再推远一点。

大家怎么看这条直-10ME新战线,会是南亚格局的定音锤吗,还是又一波军备竞速的起跑枪?欢迎你留言唠唠。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