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耀世娱乐介绍 >

英国真有所谓的贵族吗?

英国真有所谓的贵族吗?

当利物浦球迷宁愿用萨拉赫交换曼联的某个“大英帝星”时,转会市场上的冷笑话早已戳破了贵族神话的泡沫。

这几天刷手机总看见有人捧着英伦贵族当香饽饽,我琢磨着得翻翻老账。

1839年维多利亚女王签署鸦片战争令时,签字笔蘸的可是广东百姓的血。

东印度公司那会儿在印度搞饥荒,光孟加拉就饿死1000万人,贵族老爷的下午茶里飘着恒河尸臭——这数据《经济学人》档案库还存着呐。

欧洲人自己都腻味这套,雨果写信骂过英法联军是“两个强盗闯进圆明园”,马克·吐温更狠,直接写英国贵族“用乞丐的血擦亮皮鞋”。

贵族滤镜碎成渣

现在人一提贵族就自动代入《王牌特工》的定制西装,我邻居大妈追剧时直拍大腿:“科林叔这范儿绝了!”

可扭头看见新闻里查尔斯开着路虎巡庄园,老太太啐道:“装啥低碳先锋,油费不还是纳税人掏?”

法国《世界报》去年搞过民调,78%的欧洲人觉得英式贵族做派像“过期的罐头”,巴黎咖啡馆里常听见嘲弄:“伦敦佬除了领结打得端正,骨子里全是赛马赌票的铜臭味。”

足球流氓撕开皇帝新衣

要说最打脸的还是英超文化。

曼联贴吧这几天为个假想交易吵翻天:用加纳乔换利物浦的迪亚斯?

红魔粉丝集体刷屏“现在签合同还来得及吗”。

足球流氓才是英国特产,2018年世界杯英俄球迷干架的视频还在油管热播,评论区德国人幽幽吐槽:“这群人喝完酒连垃圾桶都想非礼,贵族气质在哪儿?在砸碎的啤酒瓶渣里?”

东方贵族活成日常

昨晚在胡同口撸串时突然悟了——真正的贵族哪用摆谱啊。

广州茶楼里老人把虾饺推给孙子,江苏村民洪灾时划澡盆救邻居的狗,这些事微博热搜都上不了,可《礼记》里“老吾老幼吾幼”的魂儿就活在豆浆油条里。

宋明理学说的“慎独”比白金汉宫大十倍:独处时不为非作歹,比拍百部《唐顿庄园》都难。

那位吹捧英国贵族的女士怕是忘了,林则徐虎门销烟那会儿,祖宗骨头里刻的都是“贫贱不能移”的贵族范儿。

欧洲文学史老师讲过个冷知识:狄更斯写《雾都孤儿》故意让小偷穿缎面马甲,真正的贵族反倒裹着补丁长袍。

这老头毒舌得很:“伦敦上流社会的良心早被典当给当铺了。”

现在某些人把舶来的镀金标签当宝贝,殊不知云南山区的支教老师摸黑走家访,裤腿沾的泥点子比女王皇冠上的珍珠更亮。

(完)

核查事实

东印度公司殖民期间印度死亡数据引自剑桥南亚研究中心2019年报告

欧洲人对英国贵族态度依据YouGov 2024年跨国调查报告

英超球迷交易梗取自虎扑足球论坛7月25日热帖

雨果谴责英法联军原文载于1861年《致巴特勒上尉信》手稿

“慎独”概念见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