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兵待过两个连队,认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我们亲如兄弟,尤其是一起患过难,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战友,感情更是胜似亲人。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战友之间也是如此,当兵二十多年,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战友,每一次送别战友,我心里都不是滋味,可能这一别,再也没有机会相见,心中虽有万般不舍,却无可奈何。
1995年,我担任副团已经五年时间了,那天开完会,部队首长特意将我留了下来,首长对我的能力以及这些年在部队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虽然首长没有明说,但是我知道,自己是该离开部队的时候了,尽管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心里还是十分不舍。
我17岁应征入伍,在部队工作了二十五年,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一名副团级干部,我曾两次参战,经历过生死考验,对于我而言,军旅生涯已经十分圆满,没有什么遗憾,年底我转业回到了老家工作。
途径河南的时候,我下车去看望老战友赵国强,我和赵国强已经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当年我们一起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因受伤提前结束了军旅生涯,退伍回到了老家。
当年在部队时,赵国强不仅军事素质过硬,而且个人能力也很强,是我十分看好的干部人选,如果他不受伤,一定会提干,发展可能比我还好。
赵国强老家在安阳县,这是我第二次去他家,第一次还是在他转业第二年,十多年过去了,赵国强还是住在原来的地方,房子还是以前的旧房子,也没有翻新,唯一变化是门前那棵枣树不见了。
那天,赵国强外出给邻居干活了,只有他妻子和儿子在家,他妻子热情招呼我进屋坐下,给我倒了一杯水,让我先坐一会,我和赵国强儿子聊起了天,他有些害羞,不好意思,一看就是老实孩子。
过了一会,赵国强和妻子回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只烧鸡和一瓶酒,多年不见,赵国强看上去苍老了很多,虽然他比我小,但头上已经有了白发。
赵国强告诉我,他退伍后,原本安置了一份烧锅炉的工作,那时候,心高气傲,不想被人看不起,觉得凭自己的能力,也能养活自己,所以就放弃了安置的工作。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他退伍第三年,父母相继患病去世,为了给父母看病,他还欠了不少外债,他的生活彻底被打乱。
原本准备结婚的相亲对象,也选择了悔婚,后来遇到了妻子,两人组建了家庭,婚后生了一个儿子,但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在家务农,偶尔帮邻居干点活补贴家用。
看到赵国强生活如此窘迫,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赵国强心里也后悔放弃了那份工作,他留我在他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我就回去了,临走时,我偷偷在枕头底下放了五百块钱。
我回去后,心里一直盘算着如何帮赵国强一把,我联系了很多战友,刚好我郑州一位战友,转业后安置到了国企担任了领导职位,我把赵国强的情况告诉了他,这位战友也很仗义,给赵国强夫妻两人都安排了工作。
为了表示感谢,赵国强请我们两人吃了饭,直到现在我们三人一直保持着联系,我多次去郑州旅游,都是赵国强接待的我。
赵国强也是有福之人,儿子考上了郑州大学,现在在一家私企担任高管,年薪百万,儿媳在机关工作,老两口晚年生活过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