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国展示了福建舰配备电磁弹射的歼-35战机,随之,美国多家媒体对中国这次“重大军事突破”展开了密集报道。美国的鹰派用六个字来评价中国的这一行动。
比歼-36带来的刺激还要强,美媒突然集中报道福建舰使用电磁弹射!就在我们公布福建舰装备电磁弹射的歼-35、歼-15T以及空警-600预警机不久,2025年9月22日早上,美国多家媒体迅速跟进,紧急报道了中国海军航母实现弹射的消息。
美国媒体《战区》在当地时间2025年9月22日1133,也就是北京时间9月22日晚上11点半左右,突如其来地报道了:“中国的航母能力刚刚迈出了令人震惊的一步。”
以前的辽宁舰和山东舰都是靠滑跃起飞,导致舰载机不能装满油弹,预警机也只能用直升机凑数。福建舰不一样,它配置的电磁弹射器能调节电流,给不同的飞机提供最合适的弹力——歼-35是空重较轻的五代机,歼-15T是重约30吨的重型战机,空警-600则是装有雷达的大型机型,这三种飞机的动力、重量、离舰速度全都不一样,居然都能被精准弹射出去。有网友还说,福特号连30吨都弹不出来,而咱福建舰却能弹出60吨满油满弹的战机,这差距啊,立马就被拉开了。
最让美媒不开心的是,福建舰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艘装备弹射隐身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型航母。相比之下,美国福特号虽然早在2017年就正式服役了,可到现在仍未真正成为美国海军的核心力量。
航母上的三驾马车
电磁弹射技术最核心的突破,不单是弹射设备,而是为中国海军提供了在一艘战舰上打造一个完整、角色互补的“空中作战系统”的硬件基础。这也意味着,过去靠滑跃起飞的航母在功能方面的局限性被彻底打破。
秘密就在于对电流的细致掌控。这项技术能让弹射器根据飞机的重量、尺寸和起飞速度,精确调整弹射的力度。正是凭借这项技术,为重达好几吨的预警机“空警-600”顺利上舰扫除了障碍,这一点滑跃甲板是无法比拟的。
当前,福建舰的空中力量已发展出分工清楚的“三位一体”组合。空警-600像是舰队中的“眼睛”和“大脑”,它的常态化运行,让整个航母编队的雷达视野和指挥反应距离一下子扩展到几百公里之外,极大地提升了预警能力和感知范围。
歼-35隐身战机就像是“隐形尖刀”,在队伍里担当着重要角色。借助电磁弹射,它能以满油满弹的最佳状态顺利起飞,然后深入敌后开展渗透和“踢门”行动,把它的隐身突防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为“重兵器”的歼-15T重型战斗机,能携带大批弹药,主要负责后续的火力压制和密集打击。这几款机型紧密配合,组成了一条从“远程预警”到“隐身突防”,再到“重型打击”的完整作战链条。这样一来,福建舰不再只是个普通的海上机场,而变身成了一个多功能的机动作战中心。
改变游戏规则的火力圈
硬件一换,作战思路和战略威慑范围都跟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次福建舰展现的核心实力,不仅仅体现在平台本身,更在于它对作战“节奏”和战略“半径”的双重扩展,正悄然改变着整个区域的对抗局势。
电磁弹射的高效率和多重调节能力,意味着飞行甲板可以比以往更快、更频繁地安排舰载机出击。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中,谁能更迅速地集结起突击力量,谁就占据了难得的“时间优势”。
这种性能,远远比航母自身的最快航速更有实战意义,也部分说明了为什么航母的攻击能力跟是否用核动力没有直接联系,毕竟整个舰队的速度限制在于那些使用常规动力护航舰艇。
再讲讲半径的问题,空警-600在前线指挥,加上歼-35和歼-15T的作战实力,福建舰的打击范围基本上已经覆盖到第二岛链了。而且,更得把这艘航母放在中国那边强大的陆基火力支援体系来考虑。
就连美国的国防分析师、曾是潜艇兵的汤姆·舒加特这位挺鹰派的对华专家,看完视频后也忍不住惊叹:“我的天,好球!”(Good heavens, Ripper!)他特别强调,大家得明白,中国的航母绝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陆基远程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这座庞大的火力伞的保护下行动。
这种“海空移动平台”加上“陆基远程火力”的组合,形成了一套全新的、体系化的对抗方式。这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对手对风险的衡量标准,还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安全距离、补给节奏以及兵力的部署策略。
这大概才是真正让美国感受到“刺激”的核心原因——不是哪一项技术被赶超,而是它依靠几十年建立起来的航母霸主地位,正遭遇一种前所未有的整体性考验。
一场精心策划的官宣
这次发布的信息本身,算得上是一场经过周密部署的战略交流。中方没有采用那种零碎、碎片化的“挤牙膏”方式,而是用一种“先行动、后说明”、信息量极大地方法,主动打造了外界对福建舰战斗力形成的认知框架。
多家美国媒体在报道里都用上了“突然出现”或者“令人震惊”这类词,来描述这段视频的发布。和之前外界只能靠卫星照片或者模糊的甲板调度画面猜测的情况相比,这次真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次,舰载机一挂上弹射器,瞬间就气势磅礴地腾空而起,再到准确地勾住那四条阻拦索之一,稳稳地降落全过程,一次性高清全景展现给了大家。
回头看福建舰的发展轨迹,节奏挺紧凑的。从今年5月开始,经历了好几轮海上试验,到9月中旬被发现出现在南海附近海域,再到22日晚正式宣布的全过程,真是一气呵成。这种“先做事,后公布”的做法,极大地减少了外界猜测和炒作的空间,展现出一种“成熟一项,公布一项”的自信心,让人觉得非常有底气。
这个动作一下子把国际军事圈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福建舰和美国最新的福特级航母的对比上了。有些地方还夸张地说,和“歼-36”比起来,这次事件刺激感更强,但其实重点效果已经很明显了。
这次集中亮相之后,中国顺利把福建舰的形象,从一个“在建阶段”的项目变成了“即将投入战斗的核心力量”,在国际舆论阵营里掌控了主动权,效果还挺明显的。
结语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首次亮相,其意义远不止一次简单的技术测试,更像是中国海军整体作战体系全面升级的“启动仪式”。借助硬件设施重新整合海空联合作战能力,升级关乎节奏和射程的作战软件,再加上细致的信号管理和信息博弈技巧,中国海军正逐步从根本上转变自己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布局。
当然,从“能用”到“好用”,再到战时“可靠耐用”,还得走挺长的一段路。依照一些分析机构,比如CSIS的推测,福建舰上的舰载机可能大概在60架左右,而更乐观的估计则认为总数能达到70到80架,里面包括歼-35、歼-15T、歼-15DT电子战机、空警-600、无人机以及各种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