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解放军61舰机绕台,4日,072A舰逼近基隆,台军误判后美军急送导弹

解放军61舰机绕台,072A舰逼近基隆,台军误判后,美军火速行动

解放军一艘072A型坦克登陆舰突然出现在基隆东北海域,距离台北海岸线最近点只有50海里,结果台军竟然把它认成了商船,全程没反应。

等到后来解放军53架次战机和8艘军舰从三个方向包围过来,台军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

这里面的细节和信息量真值得细品。

搞笑的来了。

根据台媒报道,这艘登陆舰出现在基隆外海后,台防务部门起初声称只是"商船正常通行"。

要按这种判断逻辑,哪天解放军真的登陆可能都要被当成渔船靠岸了。

其实说白了还是雷达问题,台军装备的"乐山雷达"已经服役20多年,对低信号目标的识别能力早就跟不上了。

这倒解释了为什么这两年每次有大陆探空气球误入台岛,台军都手忙脚乱硬件缺陷暴露无遗。

这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战术层面的变化。

以前咱们常见的施压模式是战机绕飞或舰队巡航,但这次出动专攻两栖登陆的072A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型舰能装载250名陆战队员和10辆两栖战车,说白了就是抢滩登陆的专业户。

最关键的是它这次选择的路线基隆东北方向恰好是台湾本岛北海岸最适合登陆的区域,1949年台海军校教材里就标注过这里可能存在登陆风险。

不过要说美军反应也算快。

原本计划明年才交货的"鱼叉"导弹系统,这次愣是提前半年送过去五辆发射车。

仔细看型号就会发现,这些都是陆基机动发射平台,明显是要给台湾东部地区加强反舰能力。

但问题在于,面对解放军现有的饱和攻击能力,这种零敲碎打的军售根本起不到战略平衡作用。

去年台军"汉光演习"时自己测算过,需要至少1000枚反舰导弹才能勉强形成拦截网,现在到手的这点装备不过杯水车薪。

更值得关注的是行动背后的博弈智慧。

用一艘登陆舰做先锋,后面跟进大机群编队,这招玩得相当经济实惠。

假设台军认不出来,那等于白赚一次抵近侦察;如果台军反应过激,反倒给了反制理由。

事实上解放军当天特意把空中编队分散在三个空域,西线主力保持对海峡中线的压力,西南空域的歼-16D电子战机明显是在模拟实战中的电磁压制。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小题大做,但看看地图就明白了。

基隆港到台北市中心直线距离28公里,当年日本殖民时期修的环岛铁路现在还在用。

如果台军连这个战略方向的海域监控都做不到,所谓的"多层防御"根本就是纸上谈兵。

说到底,这种贴着12海里红线而不越界的操作,既保持了法律层面的合规性,又实实在在地检验了对手的防御体系。

其实这种战术创新早有端倪。

去年10月东部战区突然宣布组织"突发情况处置演练",当时就有观察人士注意到联合登陆部队的动态。

现在看来说不定就是在积累类似这次行动的经验数据。

相比大规模军演的威慑效果,这种虚实结合的持续施压,对台湾防务系统的消耗反而更隐蔽也更有效。

不过说到关键,台军的问题可能还不止装备落后。

从2018年金门雷达站士官集体喝酒误事,到去年澎湖驻军爆出导弹保养不当,这些问题本质上暴露的是整个防御体系的管理漏洞。

现在面对解放军常态化演练,这种结构性弱点正被层层撕开就像这次事件,072A型舰自带的电磁信号特征其实并不难识别,出现误判说明值班体系的运作可能都存在断层。

换个角度看,美台军售反而成了解放军的"神助攻"。

每次美国往岛上送武器,咱们的战机军舰就多一个绕岛的理由。

这次鱼叉导弹刚落地,后续联合战备警巡立即升级,这种你来我往的互动反而强化了解放军行动的正当性。

倒是台湾民众真得算算账:花大价钱买的导弹还没拆封,对岸的登陆舰已经开到了家门口,这买卖到底划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