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看懂中俄这盘大棋:西伯利亚力量 2 号落地,将对国际秩序产生结构性冲击!

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的启用将激荡全球天然气市场的格局。业内分析师指出,一旦长期搁置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投入运营,必将引发“结构性震动”,并对美国——当前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构成“战略与市场层面的双重挑战”。

在能源新棋局中,“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正以其独特的力量,重塑欧亚大陆的天然气版图。

“若该管道能在2030年之前投入使用,其带来的将不仅仅是供应量的增加,而是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香港地缘政治咨询公司Polymatrix的创始人塞巴斯蒂安·康丁·特里洛-菲格罗亚在一份简报中如此阐述。

所谓“结构性”变革,意味着全球天然气贸易的版图、定价机制乃至地缘安全观念将经历根本性的重塑:一条陆地管线将绕开海运要道,将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巨大气田与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地区的燃煤设施无缝对接。在此背景下,美国、澳大利亚及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在中国沿海码头“一上岸即售罄”的繁荣景象或许将成为历史。

2006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初次向中国推介“阿尔泰管道”项目,当时鲜有人料想,这条后来被命名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陆上输送管线,竟然会在十八年后仍旧停留在蓝图与备忘录的层面。

2022年2月,乌克兰战火的炮声犹如一剂催化剂,使得莫斯科、乌兰巴托与北京三地之间的谈判桌瞬间升温。俄罗斯迫切寻求欧洲市场的替代,中国寻求锁定更廉价且可控的气源,而蒙古则寄望于通过过境租金和地缘政治杠杆获益。

在能源危机的阴影下,三方的利益迅速达成一致。2023年秋季,在莫斯科,一份新的谅解备忘录正式落笔。该项目的预估投资额高达136亿美元,旨在每年输送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一数字相当于中国2025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2%。

美国天然气“甜蜜时代”遇陆上替代

在过去五年间,得益于页岩气革命及自由港项目的推进,美国已崛起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截至2023年,其日均出口量高达118亿立方英尺,其中约40%的天然气输往中国、日本和韩国。在现货价格猛涨之际,一艘容积达17.4万立方米的美国货轮在中国华南地区卸载货物,其毛利润可高达1.5亿美元。

这种“流动的油气田”模式本身蕴含着三重潜在风险:首先,巴拿马运河或好望角航线的拥堵问题;其次,东北亚地区冬季现货价格的剧烈波动;最后,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有可能将能源贸易工具化,使其成为争斗的工具。

一旦“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投入运营,它将借助一条持续供应、稳定供应且长期锁定价格的管道天然气来抵消相关风险。据俄罗斯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的模型预测,将500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输送到华北地区的成本大约为5.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MMBtu),相较之下,将美国天然气液化、运输并再次气化后的综合成本则介于7.5至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之间。这之间的差额便直接转化为我国电厂及城市燃气公司的利润。

陆上管道无需穿越马六甲海峡、南海或巴拿马运河,因而免受台风季节及航运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中国借此机会可构建超过30天的“战略储备缓冲”,从而有效降低沿海液化天然气罐区的巨额储罐投资。

特里洛-菲格罗亚分析称,预计到2025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接近55%,其中液化天然气的比重将达到65%。若管道天然气所占份额提升至35%,中国将具备在全球现货市场暂停交易的实力——届时,若欧洲或日本、韩国等地区迫切需要补充库存,将发现最大的买家中国不再参与抢购。这一变化将使得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价格竞争上限不复存在。对美国那些高度依赖现货溢价出口的企业来说,这无疑预示着一场长期的价格战已经悄然拉开帷幕。

在莫斯科,"向东看"的战略正悄然兴起;而在北京,多元平衡的理念则深入人心。在这两座城市背后,谈判桌下暗流涌动,蕴藏着无尽的策略与智慧。

即便备忘录已正式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仍需闯过定价、融资以及路由规划这三重难关。

俄罗斯方面希冀模仿欧洲机制,采纳以石油为基准的长期合约公式,系数设定为0.9至1.0,即每千立方米价值约280至300美元;而中国方面则依据“亚洲溢价”已不复存在的观点,坚持与亨利中心或上海油气中心的现货指数挂钩,目标价格定位在200美元上下。500亿立方米的年度差额导致每年约40亿美元的价格差异,究竟是谁会作出让步呢?

在资金筹集方面,西方国家的制裁限制了俄罗斯企业获取美元银团贷款的能力。与此同时,北京方面对于次级制裁的风险表示关切,因此倾向于采用一种“易货+股权投资”的混合融资模式,其中中资银行将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并以俄罗斯气田作为抵押。这种模式 necessit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ioneering cross-border legal framework.

蒙古国境内的线路同样备受关注:乌兰巴托方面提出在境内部署10座阀门室以及一座压缩机站,过境费用不得低于每千立方米1.5美元,同时保留10%的“分气权”以确保国内天然气供应;而俄罗斯方面则对技术外泄表示担忧,坚持要求整个管道线路在无人区域封闭运行。尽管三方工作组于2024年3月在伊尔库茨克进行了新一轮的协商,但具体细节仍未达成一致。

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北京在深化与俄罗斯的合作中秉持“安全无上限,商业有界限”的原则:一方面,依赖俄罗斯的能源资源以应对可能的海上封锁,另一方面,则持续与卡塔尔签订为期27年的天然气长期供应合同,同时参股非洲莫桑比克液化天然气项目,以此确保“不将所有鸡蛋置于同一篮子”。

正如特里洛-菲格罗亚所指出,“西伯利亚力量2号”并非终点,而是中美欧俄全球棋局中的新增变量。它或许会导致美国天然气出口商在部分高利润市场中失去份额,也可能迫使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加快成本改革步伐;它或许能为俄罗斯财政在制裁的严密封锁中赢得一丝喘息之机,也可能使蒙古成为新的地缘战略支点。

管线未焊,冲击波将至。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