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万万没想到!得罪中国市场后,水果堆积如山,他们跪求中方给条活路

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像个农产品圈的警世寓言。一边是堆在烂泥里发酵的果子,另一边是印钞机一样数钱的邻居,你说这对比...能不扎心吗?

曾经,越南榴莲在中国市场那叫一个风光无限,一年卷走30个亿,那可是美金。还有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他们家的水果,一度也占据了对华出口的半壁江山。可现在呢?一个眼睁睁看着自家的宝贝榴莲在口岸排队等到腐烂,另一个,是他们家的苹果,为了拿到一张完整的入场券,足足跟我们磨了15年。

反观那些懂规矩,或者说,愿意去懂规矩的国家,泰国就不说了,老牌赢家,菲律宾这个后起之秀,简直是把“如何正确进入中国市场”这门课学到了骨子里,现在正抱着中国消费者的热情,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

有时候你真的得感慨,这世界上的事,很多时候不是别人不给你机会,是你自己亲手把门给关上了。越南和澳大利亚,就是把一手天胡的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

咱们把时间拨回到2022年,那会儿中国刚宣布对越南新鲜榴莲敞开大门,整个越南都疯了,真的,从果农到出口商,那种狂喜,就像是中了彩票。废话,那可是中国市场啊,全球最大的榴莲“吞噬者”,能拿到官方准入,不就等于拿到了金库的钥匙吗?

越南人也确实猛,第一年,嗖地一下就冲了25万吨过来,到了2023年,这个数字直接暴涨到70万吨,卷走了将近30亿美金。这钱来得太快,太猛,像热带的风暴一样,把所有人都卷了进去。越南当地的榴莲收购价,从一公斤3万越南盾,跟坐了火箭似的飙到8万。多少果农靠着这股东风,一夜之间还清了所有贷款,家里盖起了气派的小洋楼。

但老话说得好,钱来得太快,人就容易飘。一部分越南商人,脑子显然是被这泼天的富贵给冲昏了。为了抢时间,为了卖高价,歪脑筋就动起来了。树上的榴莲,明明还青涩得很,离自然成熟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就被他们猴急地摘下来,然后——泡药。泡一种叫乙烯利的东西,催熟。

这么搞出来的榴莲,样子货,外壳看着金黄金黄的,特别诱人。可你一打开,完了,果肉硬得像没熟的土豆,邦邦硬,哪有半点榴莲该有的香甜软糯?更要命的是,里面还可能残留着对人身体不好的化学物质。这还不算最离谱的,有些黑心到家的,为了让卖相再好一点,竟然用上了咱们国家明令禁止的工业染料,叫什么黄色2号,把整个榴莲扔进去泡,跟染衣服似的,那颜色叫一个“鲜艳”。

这种小聪明,你觉得能瞒多久?中国海关那是什么地方,火眼金睛。很快,抽检报告就出来了,数据啪啪打脸,30%的越南榴E莲样品,都检出了毒死蜱这种禁用的农药,有些超标的倍数,高到让人后背发凉。

这下好了,自己埋的雷,自己踩了。为了咱们自己人的餐桌安全,2024年底,中国海关总署直接放了个大招,出台了堪称史上最严的新规。不但加了好几个新的检测项目,像什么碱性嫩黄、镉含量,还撂下一句硬话:以后每一批进来的越南榴莲,都得附上一份我们中国认可的实验室出的检测报告。

新规从今年1月开始,所有口岸,100%查验。这一下,越南人彻底懵了。全越南,能被中国认可的实验室,掰着手指头数,就9家。你想想,每天那海量的出口量,就指望这9家实验室?他们就是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啊。

灾难开始了。以前一箱榴莲,快的话3天就清关了。现在?对不起,18天起步,等上一个月的都大有人在。在中越边境的谅山口岸,那场面,叫一个惨不忍睹。超过200个集装箱,跟小山似的堆在那儿,里面全是等着检测的榴莲。这玩意儿金贵啊,得用冷藏柜,光是每天的电费和冷藏费,就够一个出口商赔进去几千美金。更要命的是时间,水果等不起啊,好多榴莲还没等到放行条,就已经在集装箱里烂成了一滩水,最后只能就地销毁。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澳大利亚人也因为差不多的原因,栽了个大跟头。如果说越南人是主动“作死”,那澳大利亚人,就是死于“傲慢”,或者说,不识时务。

这事儿说来话长。早在2010年,澳洲苹果其实就拿到了中国的准入,但有个死规定:只能是塔斯马尼亚那个小岛产的。为啥?因为澳大利亚大陆的苹果产区,一直有两个“钉子户”害虫——地中海实蝇和昆士兰实蝇。这俩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是国际公认的毁灭性害虫,一旦传进来,对整个国家的水果产业都可能是灭顶之灾。所以中国的要求很合理,你要进来,先把家里的虫子问题解决了。

可澳大利亚人呢?他们的选择,绝了。他们不琢磨怎么下大力气去根治虫害,而是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在各种国际场合抱怨,说中国的检疫标准“太严了”,话里话外暗示咱们搞“贸易壁垒”。双方的谈判,就这么一年拖一年,变成了马拉松。

整整15年啊。这15年里,澳大利亚大陆的苹果,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中国市场的大门。他们的果农呢?在维多利亚州,在新南威尔士州,那些广阔的果园里,一幕幕让人心疼的景象反复上演:满树红彤彤的苹果,熟透了,没人来摘,最后自己“噗通”一声掉在地上,慢慢烂掉,散发出阵阵酸臭。他们自己农业部门的报告都承认,每年光是果蝇这一个问题,就让整个水果产业凭空损失2.3亿澳元。

直到今年8月,澳洲总统亲自跑来中国,双方才算把这个《中澳鲜食苹果输华检疫要求议定书》给签了。这扇关了15年的大门,算是开了条缝。可这蹉跎的15年,丢掉的机遇和市场份额,找谁说理去?

就在这一片混乱和懊悔中,有的人却在悄悄地做正确的事。菲律宾,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看得很明白,中国市场缺的不是水果,缺的是高质量、高标准、让人放心的好水果。

2023年,菲律宾总统来访华,也签了榴莲出口协议。但人家拿到准入资格后,没像越南那样,跟饿狼见了肉似的扑上来。他们先是关起门来,扎扎实实地练内功。政府牵头,把榴莲种植户都组织起来搞培训,从怎么施肥,怎么防治病虫害,到什么时候采摘,采摘什么标准的果子,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对标中国的要求。甚至,他们还专门把中国的农业专家请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

所以等到他们正式出口的时候,每一批榴莲,出厂前都经过自己国家检疫部门的严格把关,带着完整的证明,到了中国海关,也主动配合一切抽检。这种态度,换来的就是真金白银。预计今年,菲律宾对华的榴莲出口量能到5.4万吨,这数字有多恐怖?这几乎占了他们全国榴莲总产量的九成!人家这是把宝全押在中国身上了,而且,押对了。

与此同时,一个谁也没想到的“新玩家”也上场了。咱们自己的海南。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攻关,海南居然真的培育出了适合咱们自己气候的优质榴莲。今年,种植面积已经有5万亩,产量突破5000吨。而且海南榴莲最大的卖点,是“树上熟”。采下来直接就运到你手里,那新鲜度,是那些在海上漂了半个月的进口货能比的吗?在北京新发地那种地方,海南榴莲一上来,都是被抢的,根本不愁卖。照这个势头,再过几年,到2028年,光海南一个省,可能就能满足咱们10%的市场需求。

你看,这市场格局,变得多快。一边是菲律宾靠着本分和质量稳扎稳打,另一边是中国本土力量异军突起。这时候再回头看看那些因为投机取巧和固执己见,被挤出赛道的越南和澳大利亚果商们,恐怕肠子都悔青了。市场的规则,其实一直就明明白白地摆在那,是他们自己选择了视而不见,那最终被市场无情地抛弃,又能怪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