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特朗普的险恶用心:印太战略11月强启,俄乌战火越演越烈他越满意?

近期的外交舞台风云变幻,美国对俄政策出现了一个急转弯。前脚还在火力全开地抨击普京,甚至把核潜艇开到俄罗斯周边海域,后脚就突然抛出橄榄枝,提议在阿拉斯加举行总统会晤。

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让欧洲和乌克兰都感到措手不及。但这并非特朗普的即兴发挥,其背后是一套环环相扣的战略布局。俄乌战场的炮火是停是续,对他而言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冲突必须服务于一个更大的目标,一个将在今年11月正式拉开大幕的全球战略。

欧洲得再出点血

特朗普的欧洲策略,核心从来不是乌克兰的存亡,而是如何让欧洲盟友们承担起更多责任,或者说,为美国分担更多成本。他最想看到的,是一个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更加“奋发”的欧洲。

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军费。特朗普一直敦促欧洲国家将军费开支提升到GDP的5%,并大量采购美国武器。同时,在经贸领域,也需要欧洲对美国做出更多让步。要实现这一点,欧洲必须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威胁。

一个被彻底击败的俄罗斯,并不符合这个剧本。如果普京政权垮台,或者俄罗斯做出巨大让步,欧洲的危机感会瞬间消失,然后迅速回到过去那种安逸的状态,美国的武器订单和经贸优势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一个被削弱但并未崩溃的俄罗斯,一个与欧洲长期对立的俄罗斯,才是最理想的局面。这种受控的对立能让欧洲各国更紧密地团结在美国周围,更听话,也更愿意花钱。从这个角度看,让俄乌战争的子弹再飞一会儿,极限施压欧洲,可能比立即停火更符合特朗普的利益。

一切为了11月的印太摊牌

欧洲的棋局,最终是为了给一个更大的战略铺路,那就是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印太战略。根据多方消息和美国的行动部署,这场大摊牌的时间点,就定在了今年10月底到11月初。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经公开表示,“绝大部分”贸易谈判将在10月底前完成,这几乎是明示了时间表。为了确保印太战略能够顺利启动,几个关键前提必须在此之前到位。

首先,俄乌战争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无论这个说法是停战还是持续对峙,关键是局势要被“管控”起来,不能再牵扯美国过多精力。其次,在亚洲,必须搞定印度。特朗普给了印度21天的宽限期,到8月21日左右,要求其在经济上与俄罗斯切割,并向美国开放市场,否则就将面临高额关税。

与此同时,美国的后院也必须稳固。墨西哥正被全力打造成美国的中低端制造业基地,以取代某些亚洲供应链。有预测称,今年墨西哥对美出口可能达到7000亿美元。而对于加拿大,美国则在8月1日开始征收35%的关税,意图将其纳入自己的中高端商品和能源供应体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逼迫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西太平洋盟友,以及台湾地区,大幅提升军力,为即将到来的军事对峙做好准备。

普京的要价与泽连斯基的窘境

就在特朗普运筹帷幄之际,普京也看准了时机。据称,这次美俄首脑会晤是由俄方主动提出的。在战场上,俄军顶住了美国的制裁和通牒,不仅拿下了乌东重镇恰索夫亚尔,还有11万大军正在围攻红军村,牢牢掌握着主动权。

普京的姿态很明确:想谈,俄罗斯欢迎;想打,也奉陪到底。他愿意坐下来给特朗普面子,但停战的条件也开得明明白白。普京再次重申,乌克兰军队必须从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这四个州撤出,同时乌克兰必须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

这些条件对于乌克兰而言,无异于割地求和。现在最焦虑的人无疑是泽连斯基。他非常担心特朗普为了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会拿乌克兰的核心利益与俄罗斯做交易。毕竟,乌克兰能坚持到现在,完全依赖美西方的援助,自身早已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决策能力。

美俄直接绕开乌克兰和欧洲进行谈判,信号已经十分清晰:欧洲的事务,美俄两国就能拍板。欧洲传统大国的领导人斯塔默、马克龙、默茨等,完全被排除在决策圈之外,只能等待最终的结果。

结语

特朗普政府的行事逻辑其实非常一致,那就是“美国优先”的终极体现。俄乌战争的走向,本质上是其全球战略调整中的一个环节。特朗普需要通过这场战争,重塑美欧关系,为自己争取一个更有利的出价位置。

一旦欧洲的局势被稳定下来,无论是通过一份协议,还是通过一场持续的低烈度冲突,美国的战略重心将毫无疑问地转向印太。到那时,世界将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地缘政治格局。对于乌克兰来说,它的命运似乎从一开始就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