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新闻动态 >

印度打头阵炮轰美国,公开细数美方十大罪状,反美声浪碾压中国!

过去,印度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德里方面积极参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联合军演,甚至曾被认为在边境问题上对一个东方大国施加压力。外界普遍认为,印度是美国在该区域的重要伙伴。

然而,近期的事态发展,却让这种亲密关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挑战。美国直接对印度启动了贸易行动,加征关税,这促使新德里方面采取了强硬立场。

关税背后的缘由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明确表示,从8月1日开始,印度将面临25%的关税。这则信息发布时,印度还在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进行联合军演。特朗普进一步警告,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和军火的行为,可能招致额外的惩罚。他同时提出,印度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高达82%,这比其他国家都显得“繁重和难以接受”。

但数据显示,美国自己对印度商品的平均关税仅为2.4%,而印度对美国产品的实际有效关税也只有5.2%。显然,关税的真实情况与美方表述存在差异。早在7月4日,印度已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文件,宣布对美国钢铁和威士忌等商品加征7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

贸易逆差只是美印分歧的表面。深层原因在于印度对俄罗斯能源的持续采购,以及印度在农业市场上的坚定立场。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普遍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但印度却大幅增加了俄罗斯原油的进口量。

到了2024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其总进口量的近40%。俄罗斯出口的原油中,也有近29%流向了印度。印度将这些购入的原油提炼成成品油后,转售至欧洲,获得了250亿美元的外汇。美国认为此举削弱了对俄罗斯的制裁效果。

此外,印度采购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和布拉莫斯巡航导弹也引来美国的不满。特朗普直言这些都不是“好事”。同时,美国要求印度开放玉米、大豆和乳制品市场,印度商工部长戈亚尔明确回应“农业绝对不让步”。印度有7亿农民,他们的利益与莫迪政府的支持基础紧密相关,开放农业市场将对本国农产品价格带来巨大冲击。谈判中,美方曾要求印度降低39%的农产品关税,印度代表则直接离场。

新德里的回应

面对美国的强硬姿态,印度政府不再退让。7月30日,美国宣布关税当天,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表示:“印美关系围绕东方展开是过度简化。”这被解读为印度不愿听从美国指令的信号。

8月4日,莫迪政府发表了一份长篇声明,直接对美国提出了质疑。声明中,印度指出其购买俄罗斯石油是为了经济稳定,并非为了牟利,也为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发挥了作用。印度同时批评美国和欧盟自身也在大量进口俄罗斯的化肥、化工品、天然气和矿产品。

印度强调,美国只针对印度,这是一种选择性制裁和政治压制,印度不会接受。印度认为,美国自己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没有理由阻止印度。

印度外交事务专家罗宾德·萨赫德夫对此提出疑问,美国为何没有以同样的力度制裁中国?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印度。这暗示了美国制裁存在双重标准。

有观点认为,美国并非真的要制裁俄罗斯,而是借此对印度施加压力,迫使其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选择立场。然而,莫迪政府拒绝了这种站队要求。印度民间、政界和外交系统都表达了不满,强调印度拥有独立的外交主权,不受美国干涉。

印度采取强硬姿态,不仅出于愤怒,更基于现实考量。从经济角度看,印度离不开低价的俄罗斯石油。印度长期面临贸易逆差,能源进口是财政上的巨大负担。俄罗斯石油价格低廉,采购量大,是印度降低能源成本的关键。

2024年,印度全年从俄罗斯进口约6.9亿桶原油,比2021年增长了18倍。如果美国强制印度切断这条供应线,印度的通货膨胀将迅速升高,经济遭受重创,莫迪政府无法承受这样的结果。

从战略层面看,印度近年来一直力求保持“多边平衡”,既不完全偏向美国,也不与俄罗斯或中国彻底疏远。美国目前的做法,迫使印度做出违背自身国家利益的选择。

印度已认清美国的模式。几年前,美印关系看似友好,莫迪与特朗普曾公开拥抱。但关键时刻,美国毫不犹豫地对印度施压。这让印度明白,亲近美国并不能换来真正的信任或平等的地位。

印度此举,是其对美国“道德绑架”策略的全面反击。印度不仅摆脱了限制,也揭露了美国在制裁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美国声称制裁俄罗斯,却自己悄悄购买俄罗斯的化肥、铝、钛等产品。美国批评其他国家的贸易行为,却允许自己的跨国公司继续在俄罗斯运营。美国声称维护国际秩序,却总是依据自身利益来制定规则。

关系变化带来的影响

这场贸易争端已对两国经济造成影响。印度信息技术服务业首当其冲,该行业占印度对美出口的38%,预计年损失可能超过120亿美元。塔塔咨询和印孚瑟斯等公司股价应声下跌。

美国也未幸免。苹果公司暂停了在班加罗尔的新iPhone组装厂项目,塔塔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基地也转道越南。金融市场同样受到冲击,孟买股市一日内蒸发3.8%,卢比对美元汇率跌破84:1的历史低点。印度央行连夜召开会议,但面对特朗普“额外惩罚”的模糊威胁,市场仍感不安。

美国的农民也心存疑虑。2024年印度对美国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曾导致加州杏仁出口减少30%。如果印度再次对美国农产品加税,爱荷华州的大豆产量可能受损。

这场关税争议也暴露了美国盟友体系内部的裂痕。日本民众看到印度被征收25%的关税后,感到惊讶,因为日本也被美国加征了15%的关税。他们质疑所谓的盟友关系。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显示,日本和韩国对美国的信任度已降至冰点。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地缘战略层面。美国国防部一份内部报告警告,贸易摩擦正在破坏双方耗时十年建立的战略互信。没有印度的配合,“马拉巴尔”军演等军事合作项目将受到影响,美国航母停靠孟买的计划也可能落空。这无疑在削弱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部署。

同时,印度开始与金砖国家加深合作。在7月的金砖国家外长会议上,印度支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显示出动摇美元主导地位的意愿。俄罗斯也借机表示,支持印度自主决定外交政策。

笔者以为

印度这次的强硬姿态,其实是其追求国家利益和自主外交的体现。这并非偶然,而是美国长期坚持自身优先原则的必然结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甘愿永远被他人左右。

印度政府的声明,实际上是替许多受制于美国规则的国家发出了声音。它揭示了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双重标准,也印证了所谓美国优先的策略难以持久。

尽管中国没有直接参与这场争议,但印度在此次事件中站出来,反对次级制裁,间接也为像中国这样与俄罗斯有密切经贸往来的国家分担了国际压力。这让世人看到,美国所谓的“伙伴关系”有时是脆弱的。当利益出现冲突时,即使再亲近的伙伴关系,也可能面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