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新域强军梦
在《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第四集《勇闯新域》里,福建舰的航空长田伟说:“敌人不一定怕我们的舰载机,但他们一定会怕我们现在这艘福建舰。他们害怕的,是我们有优秀的舰载机飞行员,还有我们航母上那些专业、稳定的航空保障人员,而且我们还能持续不断地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福建舰实力强劲
福建舰是一艘排水量达到8万吨的常规动力航母,配备了三条长达百米的电磁弹射器,还有两台大型的舰载机升降机,整体性能一点都不比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差。不过呢,美国那边有整整11艘超级航母,光靠一艘8万吨的福建舰,还没到让美国感到害怕的地步。
真正让美国担心的,不是福建舰这艘船本身,而是中国在造航母这方面的能力,以及培养海军人才的体系。中国现在不仅能造航母,还能批量生产,这种速度和规模才是美国最忌惮的地方。
作为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型航母,福建舰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它虽然是8万吨级,但它的航空作业能力已经可以跟美国的尼米兹级媲美,战斗力非常强。
三条百米长的电磁弹射器,让它能快速、高效地把舰载机弹射出去;配备的雷达系统,跟055型驱逐舰一样先进,探测能力非常强;而且,因为电磁兼容技术做得好,福建舰的舰岛反而比美国尼米兹级的还要小一些,这在设计上也是挺厉害的。
舰载机性能对比
在舰载机方面,歼-35主打的是空战能力,相比之下,虽然F-35也是五代机,但它更偏向对地攻击,所以在空战上可能就没那么强;再看看预警机,空警-600因为雷达技术更先进,整体的态势感知能力比E-2系列要强不少;至于歼-15T,它不仅有后发的技术优势,导弹和雷达也都更先进,所以综合性能明显压过F/A-18E/F“超级大黄蜂”这型中型多用途战斗机。
歼-15DT电子战优势
歼-15DT这款重型电子战战斗机为了提升电子战能力,干脆把减速板给去掉了,机头的雷达也缩小了。跟它比起来,E/A-18G就有点儿不够看了。首先,E/A-18G的机身尺寸本来就比不上歼-15DT,内部空间也小很多,能装的电子战设备不管是体积还是性能都比不过歼-15DT。更别说,歼-15DT作为一款重型战斗机,本身就有很强的对地、对舰攻击能力,还有大部分的空战能力,基本上都没怎么牺牲。所以整体来说,歼-15DT在各方面都比E/A-18G强太多了。
弹射器与升降机差异
说白了,3条弹射器和4条弹射器差别不大,但该有的区别还是有的;两台升降机和三台升降机也差不多,不过到底还是有点不一样;320米长的航母跟330米长的比,还是差那么一点意思;至于机库容量,虽然看起来差别不明显,但也不能完全忽略。
福建舰与美国航母差距
福建舰确实是中国现在最先进的航母,实力非常强。不过跟美国比起来,差距还是挺大的。美国现在光是现役的核动力航母就有11艘,其中10艘是尼米兹级,还有一艘是更先进的福特级,这11艘航母可都是弹射型的,能搭载更多、更先进的舰载机。
而咱们的福建舰虽然也很厉害,但目前还在发展和测试阶段,跟美国那些成熟的航母体系相比,数量和经验上还有一定差距。所以,美国在航母数量和舰载机规模上确实领先我们很多,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
福建舰挑战美国海军
福建舰对美国海军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但还不至于让美国的海洋霸主地位受到威胁,所以也不至于让美国感到害怕。歼-35、歼-15T、歼-15DT和空警-600这些舰载机性能都不错,甚至可以说是美国梦寐以求的装备。不过,美国在舰载机的数量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所以就算福建舰有这几款好飞机,也只会让美国羡慕一下,不至于让他们真正感到畏惧。
中国海军崛起威胁
美国真正怕的,不是福建舰这艘船本身,而是它背后代表的中国海军迈向远洋作战的新时代!他们担心的不是几艘航母或者几架舰载机,而是中国强大的造舰能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还有那不断升级、反应迅速的军工体系。这才是让美国感到压力的根本原因。
自主航母发展之路
简单来说,就是三艘航母有本质区别:
第一艘是整艘船从国外买来的;第二艘虽然船是自己造的,但关键部件比如舰载机、雷达这些还是靠进口;第三艘则是从头到尾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研发制造的,完全自主。
现在这个世界上,能造弹射起飞航母(CATOBAR)的国家只有美国、法国,还有不久之后就要掌握这项技术的中国。而像中国、印度这种用滑跃式起飞方式的航母(STOBAR),俄罗斯虽然以前也有,但很快就要失去这种能力了。
航母国实力对比
能搭载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平顶船国家,目前有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土耳其、日本、泰国这七个。如果稍微放宽一点标准,像韩国、埃及、阿尔及利亚、阿联酋、巴西这些国家虽然只是拥有“小平顶”,但也勉强算得上是航母国了。
不过,在这些所谓的“航母国”里,真正能让美国感到有点压力的,其实只有中国一个国家。
冷战前航母发展热潮
在冷战结束前的二十年,那可是海军发展特别热闹的一个时期。那时候,英国和美国都有很多大型舰队航母,后来航母慢慢退居二线,就变成了突击航母或者两栖攻击舰。法国也曾经有好几艘航母。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印度、西班牙、荷兰这些国家,也都曾经拥有过一艘甚至两艘可以弹射起飞的CATOBAR型航母。那个年代,全球海军力量真是五彩缤纷,各国有自己的舰队,竞争也很激烈。
航母兴衰启示录
然而,强大的国防可不是靠买就能买来的。随着英国海军实力的迅速下降,英式航母的配套体系也就断了;而美国的航母吨位越来越大,小国家根本负担不起。像荷兰、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曾经拥有过一艘甚至两艘“巨人级”或“尊严级”航母的国家,现在也都回到了原点,彻底退出了航母强国的行列。
航母发展与传承
巴西真的是硬着头皮,能凑合就凑合,把上世纪50年代就服役的“米纳斯吉拉斯”号航母一直撑到了2001年,算是跟上了法国买的“克莱蒙梭”级航母的第二艘“福熙”号,也算是接上了舰载航空兵的班。
法国这边呢,造了“克莱蒙梭”级航母,西班牙也跟着造了“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继续维持着他们的舰载机力量。而印度就厉害了,靠的是“钞能力”,先后买了英国的“半人马座”级航母4号舰“竞技神”号,还有俄罗斯的“戈尔什科夫”号,后来还自己造了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也算是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航母体系了。
依赖西方的“假航母”
可以说,20世纪50到70年代的时候,那些拥有1到2艘英美制造的小型航母的国家,表面上看是拥有了航母,但实际上也就是个“玩具”。一旦国际局势有点风吹草动,英美两国只要一掐断关键零部件的供应,这些国家的航母立马就变成一堆废铁,根本构不成什么威胁。
比如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几乎就是个“透明人”,啥作用都没发挥出来。
再比如说现在,像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土耳其的“阿纳多卢”号两栖攻击舰、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日本的“出云”级轻型航母、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号和“加富尔”号轻型航母,还有“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等等,这些其实也都是类似的情况——虽然挂着“航母”或者“两栖舰”的名头,但本质上还是依赖于西方的技术和供应链。一旦遇到真正的大规模冲突,可能也撑不了多久。
平顶船舰载机困境
你看看这一堆“平顶船”,看起来好像还挺像航母的,也能搭载垂直起降的战斗机,但问题来了——它们能用的舰载机要么是英国的海鹞,要么就是美国的F-35B,要么干脆就没战斗机,根本没什么别的选择。就连直升机都挑不到几个靠谱的型号。
美式装备的法国航母
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是全球唯一一艘不是美国的核动力航母。不过,这艘航母上的东西可都是地地道道的“美式装备”——从C-13-3型蒸汽弹射器,到Mk7型液压拦阻索,再到E-2C“鹰眼”预警机,全是美国造的,血统纯得很。
关键系统被控,处处受制
关键系统被别人控制,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处处要看别人脸色。就算意大利、法国这些国家不想影响和中国的关系,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把海军的核心舰艇派到亚太去帮美国忙。不然的话,像“戴高乐”号和“加富尔”号这样的航母,就可能跟“阿纳多卢”号两栖攻击舰一样,因为美土关系紧张而用不上舰载机,最后落得个有舰无用的尴尬局面。
欧洲航母依赖美国
说白了,关键系统要是被别人卡着脖子,那法国造航母的数量就完全看美国脸色了。日本、意大利这些国家,就算想搞几艘轻型航母,也得看能不能讨到美国的喜欢。欧洲这些国家之所以现在有点“躺平”,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早就知道,不管怎么搞,最后都得靠美国,与其被动应付,不如干脆彻底放低姿态,啥也不干了。
航母自主化的重要性
印度海军的“维克兰特”号航母,看起来像是他们自己造的,其实大部分关键系统都是靠进口的。这艘航母简直就是个“长颈鹿”,长得特别夸张。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以色列这些国家,哪个都能在关键时刻让印度吃不了兜着走,所以印度也根本不敢随便挑衅他们。
印度现在能做的,就是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比如“达利特领班”这种级别——也就是只能做到勉强维持,但谈不上真正强大。
如果一艘航母的关键子系统全部国产化,那它的建造过程主要受国家战略和财政能力的影响,外国基本插不上手。而且,在自主建造航母的过程中,还能不断锻炼国内的军工体系,将来不管是2万吨、4万吨、6万吨还是8万吨的航母,都能有条不紊地造出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遇到问题就卡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航母发展历史与技术渊源
说起来,从冷战到现在,全球真正造过纯国产航母的国家其实就四个。第一个肯定是美国,他们海军一直掌握着什么是先进航母、什么是强大航母的定义权;第二个就是英国,英国可是航母这个舰种的发源地,也是现代航空母舰的诞生地。英国在航母技术上可没少出彩,比如他们最早搞出了蒸汽弹射器、液压拦阻索、斜角甲板,还有光学助降系统这些划时代的发明。
英国航母计划受挫
很明显,英国以前可是拥有很强的军舰制造和设计能力的国家。如果它的经济以后恢复过来,完全有可能挑战美国在海洋上的霸主地位。所以在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都默契地支持殖民地独立,把英法这两个曾经的老牌超级大国给拆得七零八落。等英法失去了原有的实力和基础,也只能无奈地放弃自己原本打算造的纯国产航母计划,不得不收敛起自己的锋芒。
苏式载机巡洋舰设计
第三个就是苏联了。可能现在看苏式的“载机巡洋舰”配置有点奇怪,但其实这是苏联海军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觉得最适合自己的一种舰艇设计。对他们来说,这玩意儿也算是挺不错的存在。
那时候防空系统还不太强,反舰导弹才是王道。苏联的这种巡洋舰能搭载8枚、16枚甚至更多的战役级反舰导弹,真的就差吗?跟同时期的美国海军比,他们敢说能扛得住“玄武岩”或者“花岗岩”这些导弹吗?
载机巡洋舰实力之争
苏联的载机巡洋舰建造计划,是美国根本插手不了的事情。苏联的水面舰队是有实力跟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一较高下的。所以美国就拼命给苏式的载机巡洋舰抹黑,贬低它的能力。如果美国真的觉得这些舰艇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他们干嘛这么拼命地去污名化呢?这不就说明他们其实很在意吗?
美国拆航母原因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马上就急着搞事情,把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这艘航母给拆了。这事儿也说明了,美国其实对那些正常发展、正常生产、飞行员和舰员都能正常培养的航母,心里特别忌惮。就算是知道这艘航母根本没法继续建下去,他们还是忍不住要动手,生怕它有一天真的造出来。
中国航母发展现状
第四个能自己造航母的国家就是中国了。山东舰是比辽宁舰稍微强一点的STOBAR型航母,客观地说,它的整体性能还是比不上冷战后不久就退役的美国中途岛号常规动力航母。如果山东舰出现在英国或者法国,美国根本不会担心。因为美国完全可以通过禁运关键系统的方式,来限制山东舰后续舰艇的发展和升级。
国产航母技术突破
山东舰上的各种系统都是完全国产的,美国想拦也拦不住中国造更多航母。现在中国已经掌握了航母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以后造更大、更厉害的航母只是时间问题。
福建舰实力超越福特级
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福建舰”已经让中美之间航母的性能差距,只剩下吨位上的区别了。福建舰完全不逊色于美国的弹射型航母,可以说是一艘真正的超级航母。从此以后,美国再也没办法用以前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来看待中国的航母发展了。
说实话,如果给福建舰换一个10万吨级的舰体,再加上第三部升降机,那它的整体战斗力就真的能超过美国的福特级航母了。这可不是夸张,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
中国航母发展新阶段
福建舰其实只是中国航母从跟跑到并跑的一个关键节点。现在咱们已经开始了11万吨级国产航母的建造,这艘航母一旦服役,那可是真正的“超级核动力航母”了。面对这样的中国版ECBL航母,美国现有的航母根本占不到任何便宜。而且,11万吨级核动力航母就是中国未来航母的发展目标。再加上咱们有两个大型航母造船厂,到时候生产速度会非常快,很快就能批量造出这种超级航母。
中美航母实力对比
在美军航母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中国的航母却发展得非常快,中国海军频频后来居上。美国海军很快就要失去在航母上的质量优势了。再加上美国造船业不断萎缩,他们也会很快失去数量上的优势。这样一来,美国在海洋上的霸权地位就开始被动摇了。这才是美国真正担心的地方。
六代机上舰引发担忧
在舰载机这方面也是一样,歼-35的性能是比F-35强的。不过现在F-35的数量还是占优,所以美国忌惮歼-35这事儿说得过去,但要说他们害怕歼-35,可能有点夸张。
关键问题是,咱们的六代机已经装上弹射牵引钩了,这明摆着是要上航母的节奏。美国海军现在连自己的海军版NGAD(下一代战斗机)都还没影儿呢,再看看咱们的“海六代”,心里肯定有点发虚。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害怕都不行啊。
中美军事人才对比
美国的军工体系现在有点后继无人,军队因为招不到兵,搞得焦头烂额。反观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人才不断涌现的良性循环。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自己有点退步其实并不可怕,最怕的是对手在不断变强。所以,美国能不头疼吗?
造船能力提升
简单来说就是:给人一条鱼,不如教他怎么钓鱼。一个国家手里有两条鱼(比如航母),当然挺厉害,但比起自己会钓鱼(也就是能自己造航母)的国家,那就差远了。
美国真正担心的,不是中国现在有的辽宁舰、山东舰或者福建舰,而是中国已经迈入弹射式航母时代,这说明咱们的造船能力越来越强,海军也准备好了走向远洋,这才是让美国感到压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