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中东国家认识到,即使中国先进武器再丰富,也难以保障他们安全

最近中东那边事情闹得挺凶的,特别是9月9号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多哈的事儿,瞬间让大家的心都凉了一半。沙特这些国家从咱们中国手里拿了不少先进装备,比如翼龙无人机堆得满满当当,可要是真遇到紧要关头,咱们这边儿最多是卖货,撑腰还得靠美国。

至于美国,其实也不是百分百统一的。事情一出,中东国家们开始动脑筋,觉得光靠外来的武器没啥用,得自己搞出点硬气来。实话说,再厉害的武器,没有牢靠的联盟支撑,也只是摆设,顶多是个摆设而已。

沙特中国军贸热络起来,美国老大哥地位没那么稳了

这几年,沙特和中国的军备贸易合作不断加深,从2017年签订组装翼龙无人机的协议开始,到如今手里已经拥有超过300架翼龙-2,这一数字真是挺吓人的。价格方面也很有优势,每架只要几百万美元,远比美国的产品便宜好几倍,而且没有什么政治附带条件,用石油做交换,交易也相当顺畅。

从2023到2025年,中国变成了沙特的第三大武器供应国,占了10%以上的市场份额,不光卖无人机,还提供导弹技术和激光防御系统。在也门边境,沙特军队用这些装备打得挺顺溜,既能侦察又能打击,售后服务也是到位得很,一旦出了问题,中方会派人直接上门帮忙,把操作流程教得清清楚楚,直到当地士兵都能自己搞定。

话说回来,沙特买中国东西可不是一时冲动,主要还是想分散风险。美国武器一直占据沙特进口的大头,2020到2024年间,美国出口给沙特的份额达12%左右,像F-15战机和爱国者导弹系统这些,才是沙特军队的中坚力量。中国装备更多是作为补充,不过,兼容性可是个大难题。美式体系占主导地位,翼龙无人机还得手动切换频道来协调,一旦信号出点儿差错,麻烦就大了。

沙特领导人很清楚,咱中国卖武器啊,基本就是不插手内政,这倒是挺靠谱的,但也意味着没人给你保障安全,不会派兵守着,也不会替你出头挡事。说到美国,那就不一样了,中东地区它有八个长期基地,常驻人员都在四五万左右,像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那可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重要据点,情报交流、联合演练啥的,都是一揽子解决。

这几年,沙特动作挺频繁的,到了2024年的世界防务展,中国有40多家军工企业集体亮相,带来了不少本土化生产的方案,沙特当场还表现出挺感兴趣的样子。

到2025年8月,沙特还和中方合作建设无人机工厂,借助中国的技术推动国内生产,主要目的是降低进口依赖,把核心零部件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不代表沙特会彻底倒向中国,毕竟,2019年阿美石油设施遭遇袭击时,美国第一时间提供了情报和防御支援,虽然中国投资不少,但最关键的保护还是由美方来扛着的。

根据沙特国防部的数据显示,美式的装备体系根基深厚,要想全部换掉不仅花费大,还得重新建立训练体系。于是呢,沙特一边采购中国的武器,一边还继续和美国搞联合演习,像2021年的海湾盾牌演习就带着美军一起操练,坦克和火炮齐放,模拟拦截胡塞的导弹,场面挺热闹。

这局面啊,真有点尴尬,沙特想“两边跑”,可美国那边可没吃素。2023年,美国官员公开提醒中东的伙伴们,买中国的武器可能会影响美军的后勤整合作战能力。沙特表面上一副“明白了”的模样,心里其实挺清楚的。中国的装备价格实惠,性能不错,但要在高端技术,比如隐形战机、航母级系统这些方面,还是得依赖美国。

到2025年7月,沙特又传出要买中国弹道导弹和榴弹炮的消息,这可把美国媒体气得直跳脚,说这是在挑衅华盛顿。可沙特呢,根本不吃这套,照样买个不停。其实,沙特早就明白,武器线丰富是挺好的事,但安全的保障不能全靠卖家,中东那块地方太乱,得自己多想办法,把底子扎实点。

多哈一炸,暴露了美国保护伞的软肋

9月9号,以色列战机从空中出击,袭击了卡塔尔多哈,目标直指哈马斯的领导核心,炸了五个中层干部,幸好哈马斯高层躲过一劫。这一幕发生在乌代德空军基地附近,美军全程盯着,却一点反应都没有,也没听到他们要出手干预的消息。

卡塔尔可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国内驻扎着上万美军,基地也是中东地区的重要指挥中心。不过这次以色列动手袭击,事后美国国务院才出来表示不满,特朗普还直言挺不爽的,但实际上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卡塔尔外交部紧急发表声明谴责这次行动,9月15号,阿拉伯国家峰会召开,集体炮轰以色列,还在讨论暂停合作的经济和军事关系。

这回中东的国家都明白了,挺美国的承诺听着挺威风,但实际上眼前利益才是硬道理。前几年,美国帮沙特拦了胡塞发射的导弹,还帮以色列抵挡伊朗的袭击,海湾国家觉得花再多的钱也值了。

以色列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一出卡塔尔的事,大家才真知道,美军的反应可得看华盛顿的心思,不能说是铁定的保证。沙特的官员私底下悄悄说,大事儿还得靠美国罩着,不过这次的不吭声,确实让大家对信任打了点折扣。

乌代德基地的战略地位可是不容小觑,2024年美国准备增加防御装备到中东,声称是为了保卫部队和盟邦,不过9月那次事件一出来,大家就知道盟友之间也是有排队顺序的。像埃及、阿联酋这些国家也都跟着紧张起来,纷纷敲响警钟,表明局势不容轻视。

埃及在2017年和中国签了协议,花石油作支付,建立导弹技术的维修中心,挺灵活的。不过说到底,埃及的主力部队还是以美制装备为主,F-16和阿帕奇直升机占据主要位置,而中国的装备不过是点缀。到了2025年8月,阿联酋大量采购高端无人机,沙特也紧跟着,但众所周知,这些先进设备在实战中的表现还差点意思,真正保护效果不好。

中国划清界限,明确只卖不驻,只劝和平不偏帮任何一方。根据2024年SIPRI报告,中东地区的武器进口中,美国占比52%,法国占12%,中国则是5.8%,虽然份额不大,但增长速度挺快。有中东国家喜欢买中国武器,觉得实惠,可他们也清楚,再多高端装备,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也就只是摆设罢了。

以色列这招玩得挺猛的,空袭之后,俄罗斯代表在联合国直接说这是以色列逍遥法外的表现。卡塔尔街头的抗议也开始涌现,不过,美国似乎也没多阻止的意思。9月11日,卡内基基金会分析指出,这次的动作其实是海湾国家警醒的信号,以色列用兵毫无底线,而美国也管不了太多。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一直在推动经济多元化,但事情发生后,他也开始加快对盟友的考量。结果,中东国家纷纷开启内部磋商,打算建立联合防空体系,共享情报资源,逐渐从各自为阵变成合作抱团。卡塔尔事件像一记重锤,把中东各国都轰醒了,光靠堆积武器没什么用,关键还得看盟友能不能真刀真枪地帮你出力。

中东自强路子越走越宽,中国武器只是敲门砖

卡塔尔事件一闹,中东国家也不敢掉以轻心,赶紧出招来分散风险。沙特领头,于2025年9月17号跟巴基斯坦签了防务协议,明确规定第三方攻击都算作共同威胁。巴基斯坦还拥有核武器,装备了不少中国的装备,这步棋挺聪明的,沙特借此也搭上了核保护伞,再加上中式的防御体系,双重保障更稳妥。

巴基斯坦不光卖武器,还帮着培训,沙特的军队能趁机学点实战技巧。伊朗那边儿专心搞导弹,自主研发不怕制裁,2024年频繁进行试射,火光一亮,硬是用实力说话。

区域合作气氛也变得更热了,阿拉伯国家在谈联手建防空系统,情报平台也在共享。虽然推进得不算快,但方向没错。沙特在军工方面砸了不少钱,打算到2025年在吉达搞个无人机工厂,用中国的技术搞本地化,目标到2030年自己能生产一半的装备。

埃及也跟着动作,扩建维修基地,技师的适应速度挺快。中国在珠海航展上提出方案,早在2023年,沙特团队就去考察,还交换了名片,谈了不少细节。中东国家都清楚,光靠进口买装备不行,要自己研发核心零件,减少对外依赖,不让自己“脖子卡住”。

美国打算在2025年3月由特朗普政府提出限制对中国的军事出口,可中东那边儿根本不买帐。沙特则显得挺灵活,一边和中国合作搞导弹生产,一边又跟美国续签安全协议,玩得挺溜。

2022年CNN报道指出,沙特在中国帮忙制造弹道导弹的事上,美国情报部门压力山大,但沙特坚持不动摇。阿联酋也是个例子,一边买中国产品,一边又增进和美军的演习合作。到2024年,MERICS的报告显示,中国的军贸在全球位列第五,可是在中东地区占的比重不大,主要是补充,而不是主导。

这次变化挺有讲究的,中东从原本被动挨打变成了主动布局。以前主要依靠美国的保护伞,现在又配上中国的利器,还带上巴基斯坦和俄罗斯来分散风险。到2025年8月的外交家杂志分析,虽然中国在帮忙多元化,可是避免了安全上的承诺,所以影响力也受到一定限制。

沙特的国防部长哈立德开始推动这些事情,从副部长干起,到2022年升任正职,负责采购和重组。这样一来,中东的安全体系逐渐扎紧了,自家生产线也逐步展开。伊朗的导弹工厂忙得不可开交,埃及的技术人员也变得越来越熟练。这些中国制造的武器,起到的是帮他们练手的作用,真正的保障还得靠自己以及周边的伙伴们。

未来中东军力格局,多元化成王道

看未来,中东的军火交易会越来越热闹,中国在这块市场上的份额稳步上升,可惜美国那霸主位置暂时难以动摇。到了2024年,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 美国在中东的出口占比达52%,而中国虽然比例还不算高,但涨得挺快,2020到2024年,几乎翻了一番。

沙特规划到2030年,军工自给水平要达到50%,中国技术转让帮了大忙,但互操作的问题得搞定。2025年9月那次事件后,阿拉伯峰会又继续讨论集体防御事宜,防空雷达互联互通、卫星情报共享,实战演习也逐步展开了。

伊朗开始靠自己的力量搞导弹技术,全球都在关注,2024年一连串试射搞得海湾地区震动不已。沙特不只购买中国的DF-21导弹,还和巴基斯坦搞得很亲密,核威慑和隐形技术都加入了。埃及在2023年和中国签了协议,建立了自己的生产线,能造出CH无人机。阿联酋对高科技设备热情不减,2025年8月,福布斯也报道了大量无人机订单,沙特紧跟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