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异常与市场波动
这波牛市的表现确实颇为异常,市场风格的切换令人难以捉摸。一些被长期低估的股票并未迎来上涨,而金融板块也未表现出明显的上涨动力。与此同时,此前被视为稳健选择的银行股却在逆势下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不少散户投资者去年开始关注红利类股票,但今年市场风格突然转变,红利股持续走弱,而科技类股票则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这一轮行情的剧烈变化,使得许多投资者尤其是散户遭遇亏损,甚至连部分机构也未能幸免。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我发现一只备受关注的个股——绝味食品。尽管该股在今年第二季度迎来了社保基金的增持,其中社保基金503组合加仓至1000万股,社保基金404组合也增持至568万股,两只社保基金合计跻身前十大股东之列,这种情况在当前市场中较为罕见。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该股近日却被实施ST处理,并且股价连续跌停,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质疑。
此次事件不仅反映出市场投资逻辑的快速变化,也暴露出部分企业基本面风险与市场预期之间的严重脱节。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理性判断,避免盲目跟风,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造假持续五年
上周,绝味食品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披露公司自2017年至2021年期间存在持续性的财务造假行为。具体造假事实如下:
- **2017年**:公司通过员工个人账户收取加盟门店的装修款项,未按规定确认收入,导致隐瞒收入约1.02亿元;
- **2018年**:随着加盟店规模的扩大,该造假行为延续,隐瞒加盟门店装修收入约1.45亿元;
- **2019年**:由于加盟体系进一步扩张,隐瞒收入金额达到峰值,未核算的装修收入约为1.88亿元;
- **2020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公司仍继续以体外运作方式隐瞒加盟门店装修收入,金额约为1.56亿元;
- **2021年**:在监管机构关注之前,公司仍未进行整改,持续隐瞒加盟门店装修收入,金额约为1.33亿元。
综上,该公司在五年间累计隐瞒收入达7.2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与多数企业通过虚增收入和利润进行财务造假不同,绝味食品的造假方式为**虚减收入**,即故意少计或不计应确认的收入,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潜在利益与风险分析
书面化改写如下:
该行为对公司具有三方面潜在利益:
其一,有助于降低税收负担。若将隐瞒的7.24亿元装修收入按规定入账,需缴纳增值税(服务业适用税率6%)及企业所得税(25%),仅此两项税负即可能超过2亿元。通过体外账户进行资金流转,可有效规避相关税费,形成所谓的“无成本资金池”,相较于“平滑业绩”的操作方式,更具即时财务收益。
其二,为股权激励计划创造有利条件。公司于2022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以2021年营业收入为基础设定未来三年的业绩增长目标(2023-2025年分别不低于19%、39%、67%)。通过前期虚减业绩,管理层更易达成考核指标,从而获得相应的股权激励收益。
其三,可用于实施隐性补贴措施。例如,承担部分装修费用或返还加盟费等。此类未在公开财报中披露的补贴行为,有助于快速拓展加盟网络,同时避免因销售费用过高而影响市场对公司“低成本扩张”形象的认知。
然而,该行为一旦被曝光,对公司的负面影响显著。绝味食品因此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股价连续跌停。过去五年间,公司股价从最高106元下跌至约10元,跌幅接近90%。社保基金在此过程中遭受重大损失,投资回报严重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