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王曼昱最大的对手,说白了,根本不是孙颖莎,是她自己那个“一根筋”的脑子,影响了她的比赛发挥

这比赛看完,我真是有点按捺不住了。明明有机会赢,怎么就这么溜走了呢?

你说,王曼昱最大的对手,到底是谁?很多人说,是孙颖莎,是陈梦,是那个强大到几乎无可战胜的中国女乒内卷。但我觉得,有时候,那个最厉害的对手,压根儿就不是场上的其他人,而是她自己脑子里那个“一根筋”的想法。

我不是在说她不努力,你看她训练的视频,那汗水可不是白流的。可比赛这东西,脑子比身体更快,有时候,越是想赢,越是急,就越容易出岔子。就好像你心里憋着一股劲儿,非要撞破南墙,结果南墙没撞倒,自己倒是摔得鼻青脸肿。

我记得去年亚锦赛,对阵日本的早田希娜,好几次关键分,明明有机会一板解决,她非要多打一板,结果被对手抓住了机会。当时我就在想,这是怎么了?是太想表现自己,想打出那种“统治力”的球,反而失去了最简单有效的打法吗?

数据有时候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虽然我不喜欢堆砌数字,但有些记录还是能看出端倪的。在一些关键的决胜局里,她的一些失误率,比起平时,确实有所上升。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运气不好,更多的时候,是心理上的压力,让她做出了不那么明智的选择。

而且,这种“一根筋”的特质,有时候又成了她的优点。那种不服输的劲头,让她从低谷爬起来,也让她在落后时发起绝地反击。但问题就在于,怎么才能让这种劲头,在关键时刻,转化为冷静和精准呢?而不是变成一股莽劲儿,撞得头破血流。

我倒不是要说她有多大的问题,只是觉得,以她的实力,本可以走得更远,赢下更多的荣誉。但有时候,就是那个“想赢怕输”的心魔,或者说,是那种“一定要这样打才对”的固执,限制了她。

当年刘诗雯,不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吗?心理上的包袱,让她在很多重要的比赛中饮恨。后来,她是怎么调整的?不是说完全改变了风格,而是学会了在关键时刻,把想法放空一点,信任自己的本能,信任自己的训练。

但王曼昱好像还没有完全找到那个平衡点。每次看她比赛,我都替她着急。她拥有那样全面的技术,那样充沛的体能,但有时候,就是那个“脑子里的那个想法”,让她在最需要的时候,犹豫了,或者说,选择了最“折磨自己”的方式。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采访,她自己也说过,有时候会钻牛角尖。她并不是不明白道理,也不是没有能力去改变,只是,那个“一根筋”的脑子,就像一个顽固的老朋友,总是在她耳边嘀咕,让她坚持某种思维模式。

这让我想起,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明明知道一条路不好走,但就是认定了,要一条道走到黑。不是说这种坚持不好,而是说,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变通,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她现在才多大?未来的路还很长。如果她能在这个年纪,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开始尝试去调整,去听听不同的声音,去尝试不同的打法,那她真的不可限量。

我现在就想知道,她自己有没有意识到,那个最大的对手,真的就在她自己的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