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以色列突袭卡塔尔当天,摩萨德竟在战场上违令,助哈马斯高层逃脱

在以军突袭卡塔尔那天,摩萨德居然当场反抗,结果让哈马斯的高层侥幸逃过一劫。

以色列以“斩首哈马斯领导层”为名,对卡塔尔发动空袭,持续了数天,随着时间推移,关于这次行动的更多内幕也逐渐曝光,这把以色列内部的矛盾和分歧展现在了世人眼前。

据美以两国媒体透露,此次对哈马斯高层的空袭行动,并未得到以色列安全机构高层的统一支持。

以军总参谋长扎米尔、国家安全顾问哈内格比,以及“摩萨德”负责人巴尼亚,都反对目前采取行动去除哈马斯高层,尤其是不支持在卡塔尔动手。

而以色列防长卡茨、战略事务部长德默,以及负责内部安全的安全总局“辛贝特”的头头“梅姆”等高官,倒是倾向于采取行动,内塔尼亚胡在这个问题上态度也是铁了心。

在内塔尼亚胡的指示下,以色列最终还是启动行动,不过负责落实任务的主要是以色列军队和“辛贝特”,而“摩萨德”则干脆摆出抵抗的态度,拒绝去执行地面暗杀的任务。

也就是说,这次打击哈马斯高层的行动,本来应该像之前袭击伊朗那样,空袭和地面暗杀相结合。不过,拥有完整行动方案和海外行动能力的“摩萨德”却没有听从指挥,主动出击,而缺乏海外行动能力的“辛贝特”只好临时配合以色列军队动手。

这大概也是这次哈马斯在加沙地区的代表、负责加沙问题谈判的哈亚等人能够逃过一劫的一个原因吧。

其实,“摩萨德”和哈马斯一直是死对头,仇恨非同小可。它反对当前采取行动,更多是觉得不能影响人质事件的谈判,怕让以色列在外交上陷入更困难的境地。

在“摩萨德”看来,针对哈马斯高层的行动,其实可以推迟一两年再动手,也不用派空军出马,只要让他们的特工暗中动手就行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要是通过对哈马斯这些方面采取强硬措施,赚点功劳的话,理论上应该更偏向于以色列那些更强硬的军方机构。不过,实际上在军事行动这块,现如今他们反而变得更小心了,喊打喊杀的,反倒是国防部长这些文职官员,还有像“辛贝特”这样负责 interior security 的部门在发声。

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对这事儿的看法不一样。

在军方和“摩萨德”眼里,这次加沙的危机以及接连不断的冲突,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这么长时间的争斗,不光让以色列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还让国际形势开始偏向对以色列不利,越来越多的国家准备正式承认巴勒斯坦。

当下,借助卡塔尔愿意充当调解者的机会,再加上特朗普政府也在出力向哈马斯施加压力,推动加沙问题的协商,解决人质等事宜,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内塔尼亚胡他们出于国内政治的因素,不太想轻易结束战事,更倾向于让冲突一直延续下去。

简单说吧,以色列政坛一直都是小党特别多、派系繁杂的样子,几乎每次组政府,都是靠一两个议会里比较大的党派带头,然后联合几个小党一起拼成的。

现如今,内塔尼亚胡带领的“利库德集团”之所以能硬撑着掌权,主要还是靠一 bunch 极右翼政党的撑腰,要不然都难稳住。

要是没有这些极右翼政党的支持,内塔尼亚胡的政府肯定会崩溃,而他自己还正面对一堆司法案件,一旦丢了战时总理的职位,他的政治路也就走到头了。

而且,特朗普政府相对偏向以色列的外交姿态,某种程度上让内塔尼亚胡敢于采取冒险的举动日益有底气。

美国这次没有因为袭击事件跟以色列彻底闹翻,也算是默许了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不过,在不久前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美国和其他14个国家一道,还是通过了一份谴责卡塔尔袭击的声明。

这份声明没有直接提到以色列,不过美国投了赞成票,这就已经能看出华盛顿在这事上的不满态度了。

这会儿,卡塔尔在召集一场区域峰会,打算跟沙特啥的中东阿拉伯国家一块儿,聊聊安全这些事儿。以色列的地缘外交氛围,说不定又要因为这次袭击变得更紧张了。

总的来说,以色列这次在卡塔尔的动作,不光把它内部决策体系的矛盾暴露出来,还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难题:在眼前的政治利益和长远的国家战略之间,领导层很难做出平衡和权衡。

摩萨德拒绝去执行命令,看起来像是一场不同部门之间的较量,但其实就是理性派对那些激进政策的反对和抵制。

内塔尼亚胡这次“放手一搏”虽然短期内赢得了国内极右翼的拥护,但也可能会付出失去以色列国际声誉和破坏地区安全局势的代价。

卡塔尔召集地区峰会,并且美国在安理会投了赞成谴责的一票,这些动作让以色列可能会陷入外交孤立的危险之中。

如果内塔尼亚胡政府还能继续把自己的政治生存放在国家整体利益之上,那内部的分歧可能会变得更深,外面的矛盾也只会越来越激烈。

在战争阴云笼罩和和平呼声交织的时刻,以色列或许不需要更多的军事动作,而是得进行一次深层次的政治反思和战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