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李在明刚下飞机,中俄大使的文章就拍在了脸上!

李在明刚下飞机,中俄大使的文章就拍在了脸上!

李在明前脚刚踏上韩国土地,后脚,一记响亮的耳光就来了。

这位韩国总统刚结束了为期六天的外事访问,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先是飞到华盛顿,在白宫会见了特朗普;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访问了日本。整个访问团都绷着一根弦,尤其是去见特朗普之前,李在明甚至专门找来特朗普那本《交易的艺术》研读,生怕重蹈今年2月泽连斯基的覆辙——那位乌克兰总统当着全世界的面,跟特朗普和万斯吵得不可开交。

李在明大概觉得自己这趟差事办得还算圆滑,既稳住了未来的白宫主人,又安抚了邻居日本。可他没想到,真正的考验,在他回国后不到24小时就降临了。

中国驻韩大使戴兵与俄罗斯驻韩大使季诺维也夫,联手在韩国主流媒体《亚洲经济》和《亚洲日报》上,用中韩双语发表了一篇措辞严厉的文章。这篇文章,就像一枚精准制导的外交炸弹,直接投向了刚刚松了一口气的韩国总统府。

时机选得极准。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韩国自己的“光复”80周年。这是一个关于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敏感节点。中俄大使的文章,标题就叫《铭记历史、弘扬正义,共创和平美好未来》,每一个字都在敲打首尔的神经。

文章的核心论点是什么?很简单:八十年前,我们中、俄、韩三国,都是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受害者,我们曾并肩作战,才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所以,在纪念胜利这件事上,我们的立场本该一致——记住历史,防止悲剧重演。

但话锋一转,文章变得异常犀利。它不点名地指出,现在总有那么一些势力,抱着地缘政治的私心,企图歪曲二战历史,甚至美化侵略。日本政客常年参拜靖国神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篇联合声明,至少给李在明划出了三道清晰的红线。

第一道,是身份认同的红线。

中俄在提醒韩国:“你到底是谁?”八十年前,我们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共同反抗侵略。现在,我们理应共同维护二战胜利的果实和战后国际秩序。可现实呢?就在北京即将举行盛大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连朝鲜最高领导人都已确认将出席“九三阅兵”的背景下,你李在明,作为二战受害国的总统,人却跑到了日本,与日本首相石破茂大谈“改善关系”。

这个画面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政治信号。中俄大使的文章,其实是在公开质问:当年的战友们在北京聚首,纪念共同的胜利,你为什么缺席?又为什么偏偏选择站在那个至今不肯正视历史的加害者身边?

第二道,是历史叙事的红线。

李在明此次访日,最大的争议点,就是他与石破茂会谈时,对日本侵略历史这个核心问题避而不谈。他似乎想用一种“向前看”的姿态,换取日韩关系的缓和与合作。但在中俄看来,这根本不是向前看,而是对历史的背叛。

日本这些年一直在做什么?修改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将自己打扮成二战的“受害者”。李在明的沉默,客观上就是纵容这种错误的历史叙事。中俄的文章等于把话挑明了:纪念胜利,不是走过场,而是要吸取教训。如果你在历史问题上含糊其辞,甚至默许日本的歪理邪说,那你就是在动摇整个战后秩序的根基。我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第三道,是地缘政治的红线。

文章呼吁反对霸权霸道,这话说给谁听?当然是韩国背后的美国。韩国本身就是霸凌的受害者,无论是当年的殖民历史,还是今天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都只能忍气吞声,牺牲本国利益来换取对方的“豁免”。李在明一边在光复节演讲中高喊要缓和半岛局势,实现和平发展;一边又在行动上不断向那个奉行丛林法则的霸权国家靠拢。

中俄的潜台词非常清楚:你指望一个处处霸凌你的国家来保障你的和平与繁荣?这可能吗?你跟着域外势力搞地缘对抗,最终只会引火烧身,沦为大国博弈的炮灰。这个代价,韩国承受不起。

这篇联合文章,既是对李在明政府的一次严厉警告,也是对日本的一次敲打。它告诉日本,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彻底清算历史,走和平发展道路;要么,继续充当某些势力的马前卒,重蹈军国主义的覆辙。

而对于刚刚结束“交易之旅”的李在明来说,他必须意识到,国际政治远比商业谈判复杂。他以为可以靠着阅读《交易的艺术》来搞定一切,但中俄用一篇联合文章告诉他:有些东西,是不能被交易的。历史,就是其中之一。

李在明想玩一出左右逢源的平衡术,但中俄的联合发文,等于直接掀了桌子。历史问题,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交易品,而是选边站队的投名状。这篇看似温和的文章,其实是一份最后通牒:韩国,你到底是跟谁站在一起?这个选择,将决定你未来几十年的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