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沿海那边的军事动静可真不小,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呢!尤其是一支由好几艘大型滚装船组成的船队,大摇大摆地开进特定海域,外界立马就炸锅了,都说这是在搞一次超大规模的重型装备跨海投送演练。
这些非同寻常的军事活动,可不是随便玩玩,它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打法正在悄悄成型,简直要颠覆我们对传统战争的认知。要知道,中国之前早就亮出过大型桥式登陆舰这些“大杀器”,这不,后续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呢。
海上巨无霸,横扫千军
现在,新一代的海上运输平台和那些专业的登陆舰艇,正联手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型装备快速投送体系。这下可好了,传统两栖登陆那些“卡脖子”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战术灵活性和整体效率简直是蹭蹭上涨。
说到远距离、大规模投送重型装备,滚装船绝对是核心主力。它那庞大的肚量和高效的装卸机制,彻底改变了过去两栖舰艇载重有限的局面。说真的,这哪是船,简直是海上移动的钢铁堡垒!
你敢信?单单一艘大型滚装船,就能轻松运载好几个合成营的兵力,连同他们的全套装备!据我们了解,中国现在服役的最大型滚装船,排水量动辄数万吨,载货能力更是超过万吨,简直是海上巨无霸。
要是换成军用型号,那实际运载能力估计更吓人。这些滚装船的船尾都设计了超宽的跳板,还配有能调节高度的液压坡道。
这个设计太绝了,重型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这些大家伙,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装卸,效率杠杠的。你想想,一个标准重装合成旅,那可是上百辆坦克、步兵战车,几十门自行火炮啊。
要是多艘滚装船一起行动,那场面可就壮观了。短短几个小时,就能把一个重型合成旅的装备从海上直接运到滩头。这能帮我们迅速控制几十平方公里的登陆场,彻底扭转传统两栖作战初期火力支援不足的窘境。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大型滚装船的研发和建造上,那可是下足了功夫。很多船只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搭载重型装备而生的。光是国内某些航线上,常态化运营的大型滚装船就超过20艘了。
我们国产的大型滚装船,长度超过200米,满载排水量能达到4万吨,最大航速还能飙到20节。这些技术指标,跟现代那些大型两栖攻击舰艇差不多,它潜在的军事用途,那可是巨大的。
每艘大型滚装船能搭载几十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等重型装备,还能装下近千名官兵。按20节的航速算,国产滚装船一天之内往返海峡两岸好几次,效率简直逆天。
2022年的时候,有外国机构专门评估过中国大陆的滚装船运载能力。评估报告里说,中国大陆现有的滚装船数量,少说也有几十艘。
要是把所有滚装船都拉出来用,理论上能一次性运送十几个重型合成旅的兵员和装备,总兵力差不多能达到8万人。这种高效的投送能力,能让两栖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灵活性大幅提升。
码头?我们自己造!
传统的滚装船有个小麻烦,就是它装卸需要水深够的地方,还得依赖码头设施。万一打起仗来,非得靠滚装船直接靠岸,那可能就得先去抢敌人的港口或码头,这样一来,敌方不就很容易猜到我们的登陆点了吗?
面对这个“小麻烦”,新型桥式登陆舰艇立马就给出了一个聪明绝顶的近岸接驳方案,这一下,登陆点的选择范围可就大大拓宽了。你看那071型船坞登陆舰,作为万吨级的两栖作战平台,它除了能运装甲车,还能部署临时的登陆通道。
这样一来,滚装船就可以在离岸一段距离的安全海域停着,不用冒险靠岸。而071型登陆舰呢,就能放出机械化登陆艇和浮桥模块,在水面上搭起一座座稳稳当当的“海上桥梁”。
这种“远距离投送、近岸接驳”的策略,简直是神来之笔!它彻底解决了传统两栖作战中,重装部队“上不去、展不开”的老大难问题。现在,滚装船上的重型装备根本不用靠岸,直接就能通过浮桥,一路开到滩头。
桥式登陆舰通过钢桩支撑舰体,承载能力蹭蹭上涨,方便重型装备上下。它还配有超长的跳板,让重型武器直接就能开上舰,省心又高效。
这种完美配合,让滚装船再也不受码头限制了,投送重型装备简直是想在哪投就在哪投,灵活到没朋友。这样一来,敌人根本猜不着我们会在哪登陆,只能被迫分散兵力防守,效率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在这种新战术下,解放军能在短时间内,把好几个重装合成旅送到滩头。这有助于我们迅速站稳脚跟,击退反击,然后展开纵深作战,两栖作战的成功率,那可是直线飙升。
无人机:空中幽灵,地面克星
现在,无人机技术已经深度融入两栖作战了,它构建起一个立体的侦察和精确打击网络。这些小家伙们,简直就是登陆部队的开路先锋,它们能为部队开辟安全通道,削弱敌人的防御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滩头攻防的老套路。
就拿彩虹-4这种无人机来说吧,它能从岸边的机场起飞,一飞就是几十个小时,航程更是数千公里,简直是空中不知疲倦的侦察兵。它会源源不断地把滩头阵地的实时画面传回指挥中心,确保我们对战场了如指掌。
这种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配备了高清的光电侦察设备。哪怕在几千米的高空,它也能清清楚楚地识别地面车辆型号,甚至连敌方人员的移动路线都能看清,帮助登陆部队清除那些“看不见的死角”。
而攻击-11隐身无人机呢,它就是个“隐身杀手”。它的雷达反射面积小得可怜,敌人雷达根本发现不了它,它能凭借隐身能力,悄无声息地穿透敌方的防空网络,简直是神出鬼没。
攻击-11能精确打击模拟的岸防雷达站和导弹阵地,一击必杀。它为后续的登陆部队开辟了安全通道,大大降低了作战风险。这简直就是“无人机打头阵、舰船送兵力”的全新作战战术,彻底改变了传统两栖作战模式。
过去某些势力还指望着“滩头决战”呢,幻想着在海岸线部署密密麻麻的反登陆武器,就能把我们挡住。
可如今,无人机的大规模应用,直接让这种防御计划彻底泡汤了。攻击-11能在敌方防区外就发动精确打击,彩虹-4还能提供全天候的战场动态监控,敌人想藏都藏不住。
哪怕是小型侦察无人机,也能引导炮火,精准打击那些可疑目标,形成多层次的火力支援网络。对于航程数千公里的彩虹-4无人机来说,几百公里宽的海峡,完全可以全程提供掩护,根本不在话下。
攻击-11那隐身突防的能力,更是让那些想来干预的外部势力,不得不重新掂量掂量介入的代价了。当这些先进装备形成合力,滚装船的运载能力和无人机的作战效果完美结合,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
统一大业,势不可挡
这种日益成熟的现代化两栖投送能力,可不仅仅是提升了我们的战略威慑力,它也深刻改变了区域安全态势。那些所谓“以武拒统”的幻想,现在看来,简直是痴人说梦,根本站不住脚。
就连台岛内部,现在也开始意识到解放军两栖作战能力正在持续飙升。已经有声音指出,台湾应该放弃“滩头决战”那种不切实际的战略,转而集中兵力防守少数几个关键滩头,主力部队则转移到内陆进行决战。
这个观点,恰恰反映了台湾方面对解放军滚装船和大型桥式登陆舰威力的深刻认知。面对海峡两岸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台湾那些所谓的“防线”,现在看来,确实是显得力不从心了。
攻击-11的隐身突防能力,更是让那些外部干预势力,不得不重新评估他们介入的代价。任何试图以武力对抗的企图,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随着先进军事科技和战略战术的深度融合,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的进程,现在有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和技术保障。所以说,任何阻挠,都将是徒劳的,大势所趋,谁也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