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皖南三虎将的未竟传奇:血泪交织的铁骨悲歌

1941年1月,皖南山区被夜色裹得严严实实。新四军军部里,项英的布鞋底磨着青砖地来回转圈,周子昆面前的地图画满了红蓝箭头,袁国平手里那份电报被汗水浸得能拧出水来。这场后来被称为"皖南事变"的惨烈突围,揭开了新四军三位虎将的悲情序章。

高敬亭的指挥部总比别人热闹。这员鄂豫皖猛将带兵确实有两把刷子,他麾下的四支队明明挂着支队番号,实际兵力却顶得上正规军一个半旅。日军在皖西没少吃他的苦头,伪军哨兵夜里听见风声都要哆嗦着问口令。可这老兄在作战会议上比打仗还猛,但凡觉得上级命令不对劲,当场就敢掀桌拍板凳。1939年6月,几个背着驳壳枪的保卫干部突然闯进他的指挥部,三天后池塘边的一声枪响,让这位"高老虎"永远定格在32岁。讽刺的是,枪毙他的命令墨迹未干,延安调他去学习的电报就到了军政部。

彭雪枫的书箱里总放着《战争论》和《水浒传》。这位儒将在淮北根据地搞的"梅花战术"让日军吃了大亏,伪军传着"宁绕百里路,不碰彭支队"的顺口溜。1944年9月11日,他趴在战壕里修改骑兵突袭方案时,一颗流弹突然从夏邑县八里庄的土墙上反弹过来。警卫员看见他倒下时,钢笔尖还扎在作战地图的等高线上。后来统计战果,他带的部队累计歼敌四万八,发明的"三猛战术"被写成教材发到各战区。可惜这位爱写战地日记的将军,再也没机会补上最后一页。

罗炳辉的病历本比作战日志还厚。这位云南讲武堂出来的猛将,打起仗来活像水浒传里的黑旋风,带着两个连就敢端日军中队部。医生说他高血压能要命,他转头就把诊断书折成纸飞机扔出病房。1946年6月21日,他在兰陵前线昏迷前问的最后一句话是"峄县拿下来没有"。更憋屈的是,国民党军占领临沂后,竟然派工兵炸开他的墓穴鞭尸泄愤。这事传到华东野战军司令部,陈毅当场砸了茶杯。两年后整编74师在孟良崮全军覆没,活捉的敌将正好是当年毁墓部队的指挥官。

军史爱好者常争论这三位的军衔该授几颗星。按高敬亭开辟皖东根据地的功劳,授个大将不算过分;彭雪枫要是不牺牲,以他的军事理论和战功,评元帅都够格;罗炳辉这种既能带兵又懂建设的全才,妥妥的上将打底。可惜历史这台碾压机从来不讲道理,叛徒的子弹、流弹的轨迹、突发的脑溢血,随便哪个都能把英雄的故事拦腰斩断。

现在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里,三位将军的铜像并排立着。高敬亭的雕像怒目圆睁,彭雪枫的塑像捧着书本,罗炳辉的造型保持着挥刀冲锋的姿势。导游总爱说这是新四军版的"桃园三结义",其实他们生前压根没机会聚这么齐。倒是有个老兵说过大实话:"当年要是有这三位爷同时在场,开会屋顶都得被掀翻。"

战场上的子弹专打英雄汉,这话一点不假。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