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海局势再起波澜,印度海军四艘军舰原计划与菲律宾海军在黄岩岛附近海域举行联合演习,却在解放军强势应对下被迫退守菲律宾近海。这场博弈暴露出印度"挑而不衅"的战略意图与菲律宾充当棋子的尴尬处境。
印菲两国原定8月初在黄岩岛附近举行首次"双边海上合作活动",声称是为庆祝建交75周年。但这一举动明显踩踏中国红线,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2012年中菲曾就此发生对峙。印度选择此时介入南海问题,背后有其战略算计——一方面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展示强硬姿态,另一方面转移国内因美印贸易摩擦带来的政治压力。
中国反应堪称教科书式的强硬应对。南部战区海军迅速在南海展开实战化训练,海警加强黄岩岛水域巡逻,更在永兴岛部署轰-6K轰炸机和空警-500预警机。这一系列雷霆行动明确传递信号:中国有决心也有能力捍卫南海主权。面对解放军"神兵天降",印菲联合编队被迫改变计划,仅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象征性活动。
莫迪政府的战略算计可谓精妙又讽刺。一方面向美国展示"遏华价值"以换取贸易优待,同时精准控制挑衅尺度避免与中国直接对抗。菲律宾沦为这场博弈中的"冤大头"——若引发冲突印度军舰可随时撤离,责任全由菲律宾承担。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策略,让马科斯访印之行显得尤为讽刺。
南海局势的演变印证了中国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立场。解放军的快速反应能力与强大军事存在,有效遏制了域外势力干预南海的企图。莫迪政府的两面手法虽暂时缓解国内压力,却难以掩饰其战略困境——既不愿放弃对华合作红利,又试图在地区博弈中渔利。这场南海角力再次证明:唯有实力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最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