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若不是慈禧的阻拦,这个人很有可能,将日本变成中国的一个省?

“用商船伪装突袭长崎?这文人疯了吧!”当宋育仁在使馆摊开海图时,同僚们的手心全是冷汗。日本海军正围攻威海卫,这个四川参赞却要玩“围魏救赵”。但数据不会说谎:日本90%军舰投入中国战场,本土港口只剩老弱病残。英国军官哈格雷甫的密报更劲爆——澳大利亚商队有权雇佣武装护航,正好给舰队当“隐身衣”。

伦敦金融城的银行家们没想到,这个梳辫子的中国人竟要借300万英镑买军舰。宋育仁的账本算得精准:五艘巡洋舰月耗2万两,而日本国库已打光最后一发炮弹银。重庆商帮的密信显示,西南民间自发募捐了80万两白银。但紫禁城的回电只有李鸿章潦草批注:“妄生事端”。此刻平壤溃败的清军不知道,他们的转机正在大西洋上被扼杀。

1895年春天,马关谈判桌上摆着割让台湾的条款。而在泰晤士河码头,2000名雇佣兵突然被遣散——慈禧的懿旨到了。英国《泰晤士报》嘲讽:“东方人连偷袭都需要请示老太太”。但日本间谍的秘密报告暴露了真相:长崎港确实在接到警报后,连夜拆除了所有岸防炮伪装。

当宋育仁被革职的公文抵达伦敦时,英国海军部档案解密了更炸裂的内幕:那五艘军舰包括最新式装甲巡洋舰“百夫长号”,其火力足够轰平佐世保海军基地。日本外务省后来承认,若舰队成行,至少会迫使联合舰队回防——这意味着威海卫的北洋残舰可能突围。历史的吊诡在于,阻止这一切的竟是清廷最怕的“洋人干涉”。

《马关条约》墨迹未干,宋育仁在归国船上写下的《借筹记》被传抄成禁书。京城茶馆里,说书人偷偷讲着“诸葛孔明借东风”的新版本:这次借来的是英国军舰,可惜被自己人浇灭了火。更荒诞的是,日本陆军大臣桦山资纪的日记显示,他们当时连东京湾水雷布防图都画错了。

有人说这是痴人说梦,可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的档案里,那五艘军舰的保费都缴到了1896年。当“量中华之物力”成为国策时,偏偏有个书呆子认真计算过:从伦敦到长崎的航程比日军补给线短740海里。现在问题来了:到底是谁更害怕战争扩大化?是号称“蕞尔小国”的日本,还是坐拥四亿人口的“天朝”?

当教科书说甲午战败是因“武器落后”,可有人想过:若慈禧批准奇袭,日本会不会提前30年吃到本土遭袭的苦果?毕竟1945年麦克阿瑟用的,不就是宋育仁的剧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