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耀世娱乐 > 产品展示 >

普京为何对特朗普通牒保持沉默?俄军动向引猜测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向普京,50天停火倒计时已过两天,克里姆林宫却静得像暴风雨前的海面。俄军在前线狂飙突进,西方军援暗度陈仓,普京的沉默究竟是认怂还是憋大招?老特这招“极限施压”,到底是在灭火,还是给战火浇油?

7月14日,特朗普撂下狠话:50天内俄乌必须停火,否则对俄罗斯全面加征100%关税,连带制裁买俄油的国家。这记“经济核弹”甩出去,全球都在等普京接招。可两天过去,克里姆林宫连个响都没听见。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轻飘飘一句“必要时会回应”,转头却催着乌克兰安排第三轮谈判——明摆着把“拖延战术”玩成了艺术。

俄军动作比普京的嘴皮子利索多了。赫尔松方向刚端掉乌军无人机培训中心,转头又用“伊斯坎德尔”导弹轰平了乌军训练场。更绝的是缴获的那架英国改装无人机:中国造的航模发动机、碳纤维3D打印机身,标价4.68万,硬是被西方包装成“防御性武器”。德国这会儿还凑热闹,月底要送三位数远程导弹,嘴上说是帮乌克兰“转守为攻”,实际是把“递刀子”写在了脑门上。

普京的沉默早有伏笔。6月他在圣彼得堡放话:“整个乌克兰都属于俄罗斯。”现在俄媒开始吹“战争红利”,前线士兵月薪抵得上莫斯科白领半年工资。老特的50天通牒?在普京眼里简直是“夏季攻势邀请函”——反正关税还没生效,不如抓紧多占几块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都看不下去了,直言这是“给俄军发许可证”。

西方阵营自己先乱了阵脚。欧盟抱怨50天太长,乌克兰担心军援缩水,连特朗普的共和党同僚都跳脚骂他“背叛竞选承诺”。更讽刺的是,老特一边威胁制裁俄罗斯,一边扣着30枚“爱国者”导弹只给乌克兰10枚。这套“美国优先”的算盘,打得欧洲盟友脑仁疼。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遇上普京的沉默子弹,50天后停火的可能性和俄军撤退的概率差不多——要么奇迹发生,要么子弹飞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