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五月,朝鲜半岛战事正酣。志愿军12军31师91团的李长林团长接到了一项紧急命令,他率领着两千余名战士,目标直指敌后一百多里外的下珍富里。众人昼夜兼程,连续奔跑两天两夜,脚底磨出了血泡,却未曾稍作停歇。然而,他们未曾料到,一个巨大的困境正等待着他们。
“抬头望去,飞机轰鸣作响;回首间,追兵手持刀枪,宛如利刃般从身后逼近!我们就像饺子馅,被紧紧包裹在其中!”
“还打什么!大部队早已撤走!北边全是坚不可摧的防线,连苍蝇都飞不出去!”
帐篷内瞬时陷入死寂。有人屏住呼吸,提议拼尽全力向北猛冲?李长林猛地摁灭烟蒂:“不,我们应该向南进发!绕到敌人的背后!”参谋们面面相觑,皆感迷茫——向南不正是敌军的老巢所在吗?这岂不是自投罗网?然而,李长林却嘴角上扬,笑称:“这正是所谓的‘明处藏暗,暗处藏明’!那些外国佬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我们会胆敢闯入他们的老巢!”
破晓时分,整个队伍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大家纷纷动手,将二十余名俘虏的军装脱下并换上。懂朝鲜语的战士被分配到了各个连队。团长李长林亲自指导大家学习三句关键的韩语:“你们属于哪个部队的?”“去帮忙运送弹药!”“自己人,不要开枪!”一旁的炊事班长老张低声自语:“咱团长以前不会是那种‘胡子’出身吧?点子多到比机枪的子弹还多!”
在南汉江畔,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二营在行进中险些与一支装备齐全的韩国步兵连队相撞。对方军官甚至递过香烟,询问:“你们是哪个部队的?”翻译官崔志勇接过香烟,猛吸一口,用流利的韩语大声回应:“我们是首都师负责运送粮食的!延误军情,我就毙了你!”韩国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严厉震慑住了,二营的官兵便从容不迫地穿过了他们。事后得知,那天晚上,李长林的团部营地与韩国士兵的团部营地,竟然只隔了一条河!
日间,战士们巧妙地融入撤退的敌军行列,随其步伐前行。夜幕降临,他们便潜入山沟,饥肠辘辘之际,唯有嚼食树皮以解燃眉之急。运送伤员的简易担架,乃由藤条与树枝临时绑扎而成。当饥饿难耐至极,便伺机伏击敌军的补给车队,以获取所需食物。七连连长小王事后回忆道:“记得有一次,我们抢到了十四箱罐头,团长下令优先分发给伤员。我们众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哪怕只是舔一舔罐头糖纸,也仿佛过上了佳节!”第六日,他们穿越一道封锁线时,美军侦察机险些擦过头顶。李长林怒吼道:“全体战士,立正!向老子敬礼!”侦察机轻轻摇动翅膀,飞离而去——想必飞行员心中想,这群“韩国兵”的军容风纪倒也颇为整肃。
那晚,赵大虎跨越了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雪岳山,寒风刺骨,令他的下巴不住颤抖。这位从未远行的河南士兵,站在山顶之上,蓦然间望见了那一片湛蓝如洗的日本海。他一边擦拭着泪水,一边笑着感叹:“值得了!我这辈子总算是看到了大海!就算死了,也能告诉娘,儿子亲眼目睹了太平盛世……那片日本海了!”
5月29日,文登里前沿阵地上的志愿军哨兵突然急匆匆地滚爬着前来报告:“快看啊!山沟里……一大群叫花子般的人物正艰难地爬出来!”众人望去,只见一群约千人的队伍,衣衫褴褛,彼此搀扶着缓缓前行。其中有人身披韩国军服的外套,有人则以扯断的电话线束腰。队伍最前方,几位士兵押解着一百多名垂头丧气的俘虏。仔细辨认之下,天哪,竟然是我们91团的战友们!
赵兰田师长狂喜地冲上前,紧紧地拥抱着那位黑瘦得如幽灵般的首领李长林。两位坚毅的战士,情绪激动到无法自制,泪水夺眶而出,紧紧相拥,身体颤抖不止。情绪平复后,清点人数时,全场震惊:原本1103名战士,不仅全员归来,还额外增加了6名韩国俘虏。这些俘虏不愿回国,因为他们目睹了志愿军在饥饿中仍坚守岗位,不抛弃任何一个伤员。这6人坚决要求加入志愿军。
“奇迹!绝对的奇迹!李长林,立刻晋升为副师长!这场战役,志愿军全体官兵都必须认真学习!”
91团此次传奇般的突围之路,宛如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将美军与韩国军的部署搅得支离破碎。美军第八集团军为之胆寒,急忙下令对所有后方的韩国部队逐一进行严查。一时间,美军士兵怒斥韩军为“蠢猪”,韩军则指责美军“瞎指挥”,相关电报如潮水般汹涌,较平日激增了整整三倍!
更令人心悸的是,仅仅半年之后,在上甘岭那座鲜血染红的巍峨山峦之中,那些曾随李长林成功突围并经受考验的91团老战士,凭借着团长在突围时施展的“灯下黑”战术精髓,顽强地抵挡住了美军百万发炮弹的狂轰滥炸——上甘岭那能保命的坑道图纸,正是李长林带领大家在与敌军激战突围途中,冒着枪林弹雨精心构思而成的!